第三十七章 论朝 (第2/2页)
又有一人小声而积极地道:“江浙道金华府东阳姜家,在江南士林的地位,不亚于许家之于大昭……” “许家?以前尚能这样说,现在却不恰当了。”方才这人打断了她的话,道:“姜家有着三朝出一位帝师、七位阁老、十一位翰林、二十三位进士的骄人历史,姻亲遍布大昭十六道,在江南士林地位极高,而且蒸蒸日上……许家就……” 别看现在如日中天,将来怎样,还不一定呢。 许家嫡宗子嗣渐趋寂寥,年轻一辈年纪尚幼,还未发力。 老一辈诸人,皇后年过四旬,五胎五落,膝下空虚;宋王妃虽然姓许,但世子妃姓卫,宋王府到底已经被卫家渗透;三姑奶奶远嫁琼崖,随着琼崖大帅叛出朝廷,早已断绝往来…… 许家嫡宗仅由老一辈三子支撑,都已经恩泽到头。 将来若是二皇子即位,必会在外戚的压力下首先打压许家。若是三皇子,不用外戚施压也会打压许家——三皇子和皇后有杀母之仇,不共戴天。 许家能落什么好? 说话这人朝许如凉的方位瞄了一眼,到底没有把这些都说出来。 许如凉仿佛专心致志在看比赛。 众人舒了口气,小丫头而已,不谙世事,根本不明白赴宴是来干嘛的,恐怕看遴选看得入迷了呢。 默了一阵,听的人听到一半,一知半解最是挠心,忍不住又追问。 方才这人声音压得更低,“以前许家气焰最盛的时候,其他门阀怕被个个击破,寻求联盟,温家和卫家姻亲相扶,王谢两家纵横一派,其他小门阀依附两派,勉强和许家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长达三十年里,都是这样的局面,稳定而牢固。 那是大昭士族最风光的时候。 在座众人年纪虽小,也曾听老一辈提起过,纷纷点头附和。 这人接道:“现在温卫一派势头日劲,就像鼎上三足一足渐大,有覆鼎之兆,另外两足能不紧张吗?当然要紧着拿下二皇子。” 二皇子的母族,山陕道汉中杨家。 虽然自武宗皇帝三王夺位后,杨家便逐渐隐退了,但毕竟是出过太皇太后的家族,根基犹在,势力庞大,东阳姜家远不能望其项背。 如果能成为二皇子的外戚,势必大有助益。 也许一时半会不一定能为所欲为,但至少不会有倾家之忧。 温卫派想更上一层楼,王谢派岂能坐以待毙? 所以,谢家嫡宗六姑娘,谢盈,不得不勇往直前。 又有人道:“那也才两家啊。” 方才这人就有些不屑了,怎么还不明白呢! “还有许家啊!” “许家?干嘛不派……”后面的话又咽了回去。许家最大的女儿才八岁,就在这儿坐着呢,看着才五六岁的身量,怎么上台去比? 就算天降神童夺了魁,还真能嫁给二皇子不成? 这人又补了一句道:“许大国舅只用七年就从大理寺卿做到丞相,心中丘壑自不会少。” 明知自家走不了嫁女这条路,与其眼看温卫一派持续坐大,当然更愿意支持王谢夺魁——毕竟许大世子已经十四岁,毕竟五公主的母族是谢家。 众人恍然大悟地“喔”了一声,不无钦佩之色。 随即沉默下去,纷纷看向攒瑛台。 第四轮比拼进入白热化阶段,气氛越发紧张起来。 许如凉冷冷地勾了勾嘴角,千谋万算,臣子悖不过天子,天子奈不过天命! *** 几位郡主的论断,只有格局大势是可信的。关于几大家族的具体立场推断,则存在偏颇——这些郡主最多也就从父兄那里听到一些片段,并不真正了解,然后就自以为是地侃侃而谈……出风头什么的,你们懂的。 所以,请保持一双雪亮的眼睛,不要被她们说的内容迷惑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