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不周山 (第2/2页)
” 李川和尹志瞪了他一眼,骂道“这不是废话嘛?你要是想到什么就赶紧说,没有死那边去,比在这吵吵。” 叶迁张嘴骂了一声我靠,说看不起小爷是吧?要知道小爷我虽然不是博学多才,但也是一个博古通今的男人好不好? 他一把夺过尹志手中的彩笔,将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东北部分的贺兰山脉圈住后,得意的说道“,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北起内蒙古巴彦敖包,跨石嘴山市,银川市,东南端至青铜峡,山体在蓝天和黄河映衬下格外壮丽。贺兰山东北部分在石嘴山市石炭井区境内有穿山而过的大武口沟,古称"打硙口"是中原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兵家必争之地。因为有可以连接荒凉漠北和富庶内地的险要山峡,此正所谓《山海经》中"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所相印证。相传大禹治水时,劈开贺兰山,引黄河水北流。贺兰山地处温带荒漠与温带荒漠草原的分界线,又是西北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水岭。山谷内多岩画,年代无法考证,构图奇特,形象怪诞:既有个体图像,也有组合画面;既有人物像、人面像,又有动物、天体、植物符号和不明含义的符号,诸多岩画图案与《山海经》中所描述出产的珍禽异兽相吻合。故,《山海经》中不周山描述应是此地。” 话说完,尹志和李川淡淡的看了叶迁一眼,哦了一声,继续挠头苦想。 叶迁当即抓狂,伸手点指两人,出言想要呵斥,谁知道被两人以挡住视线为借口,一脚踢离了现场。
他骂骂咧咧的站了起来,随即回身走到徐福的身旁,见他手中正各抓着一把命丹吸收着,张嘴又骂了一声娘的,老子还成多余的了,我他娘的躲远点睡觉还不行嘛? 回身刚走没两步,后脑勺就被石块击中,同时尹志和李川的喝骂声传来“兔崽子,老子辛辛苦苦在这想办法,你倒是乐得逍遥,还想去睡觉,门都没有,给老子回来,你就是死也要死在这。” 叶迁靠了一声,心说这趟是为了我,就不与你们计较了。他摸摸后脑勺,恶劣的啐了口唾沫后,以龟速挪回篝火旁。 人未到,就听见两人正我一言你一语的讨论着,言情激烈之处,还伸手拍击地面,场面不亚于外界专家的学术讨论研究会。 李川摸摸下巴,说《山海经》说"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国山。" "西北海之外",这就是不周山的地理坐标。哪里是西北海往西北方向找,苏武牧羊的贝加尔湖古时称"北海",不像。青海湖的地理环境又和下面的地理描述不一致,也不像。西北好像没有这样的大海了。其实古人未必把自己局限在中国版图之内。在史前时代,印度洋就已经有了远洋航行的记录。更多的考古发现进一步证实了人类早在史前时代就利用"海洋季风"航行在印度洋上。因此,古人把印度洋称之西海、西北海完全是可能的。 "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这是不周山的地理形状。在"西北海(即印度洋)之外"的东非有合不起来的山,这就是东非大裂谷。它从赞比亚河口北延至红海南端,大致南北走向,绵延4500公里以上。它在东非高原上切出深逾千米的狭长谷地。"不合"的东非裂谷群山绵延,大裂谷的北端是约旦河谷,大裂谷北端的赫尔蒙山是叙利亚境内的最高山脉,它也有一条近68公里的裂谷。 在公元前16世纪至8世纪,统治赫尔蒙山所在地的是赫梯人,这是一个最早使用铁器的民族。他们和埃及反复争夺叙利亚的统治权,因而赫尔蒙山的地理环境地理形状等知识的传播就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更何况,赫尔蒙山脚下的约旦河,就是一条"寒暑之水"。它的水量随着季节的不同而有极大的变化,低的时候水量只有每秒60立方米,高的时候要达每秒1760立方米,两者相差近30倍。把水量的变化称之为"寒暑",可见古人的智慧。 "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约旦河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年降雨量为760-1270毫米,气候温润潮湿,堪称"湿山"。而约旦河东面是典型的沙漠气候,年降雨量不到130毫米,干旱少雨的气候使居住在那里的民族经常发生用水的纠纷,所以我们的祖先把它称之为"幕(漠)山"。 由此可见,赫尔蒙山的地理坐标、地理形状和地理环境与不周山完全一致。诗人毛泽东不会想到,失败了的英雄共工,居然会到4万里外的不周山去撞得"天柱折,地维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