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无可奈何 (第2/2页)
! 秦二世的命令很清楚,让王离“配合”自己行动,提供粮食补给,很明显也是配合的一种。 再说这些粮食可不姓王,它们姓秦!它们都是大秦帝国的粮食!自己在前面跟敌人打生打死,难道就应该让自己饿着? 在章邯看来,王离给自己提供粮食是应该的,相反若是不提供了,那才是真正起了异心。! 比如现在!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比猪队友更可怕的,是背叛了的曾经可靠队友。 自己准备进行的迂回行动,没有粮食是玩不转的,真是没想到在这个时候,王离居然开始搞事,这让章邯如何能不生气。 就好比自己准备起跑,结果对手用绳索套住了自己的脚腕! 慢慢的,章邯从愤怒和失望中冷静下来,开始思索事情可能的真相。 王离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时候选择背叛呢? 是不是楚军有说客到王离的大营之中? 会不会是王离虽然还没有答应对方,但已经起了待价而沽的心思? 楚军会不会除了王离意外,还对自己这边也进行了渗透? 毕竟交战了这么长时间,这些可都是说不准的事情啊。 有一个词叫做细思极恐! 章邯此刻就是陷入了这样的状态。 不得不说章邯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事情的真相虽然和他脑补的不是太一样,但基本的情节都猜对了。 不能再拖下去了!章邯决定要立刻行动,大军以最快的度做好准备,击破项梁! 王离你不是待价而沽吗?我今天就让你知道什么是没有买家的买卖! 没有了投靠的对象,我看你能风光猖狂到几时! 章邯眼中出现狂热的神色,在这一战中,他将会为自己正名,逼迫王离回到自己预设的轨道上面来。 夜幕悄悄降临,陈蒲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自己的帐篷。 每次和项梁说话,都会觉得真累! 这个老家伙的套路实在是太深了,总是绕着绕着就被带到沟里面。
当陈蒲向项梁汇报了在涉间的秦军大营里生的事情,那些所见所闻,还有对方的态度和打算的时候,项梁立刻回到自己的中军大帐。 在众人错愣的眼神中,宣布终止一切军事行动,再次强调所有人不得轻举妄动!违令者军法从事。 然后就又拉着陈蒲一个人秘密交谈,让其他将领眼中冒出嫉妒的火焰,却又无可奈何。 宠信到这样的程度,大概在楚国也是前无来者了。 秘密讨论了一下午,项梁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击破章邯。 当听到项梁问,陈蒲不由得想起后世里面蒋干盗书的那一幕,觉得很好笑。 当敌人强大到你杀不死的时候,怎么办呢? 有办法,那就是找个能杀死他的人,让对方下手就行了,除非这个杀不死的人就是皇帝本身,否则往往会有奇效。 章邯虽然猛,但也是秦二世手下的人,有时候一纸诏书就能让章邯跪下唱征服!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重复了千百遍的事情,却依旧是在不断的生,果然是自古套路得人心啊。 看到陈蒲露出坏坏的笑容,项梁感觉对方是胸有成竹,能人所不能。 “看你的样子,似乎已经现击破章邯的办法了吗?”项梁好奇的问道。 “此事不难,我有上中下三策可供驱使。”陈蒲此刻就差一把鹅毛扇就能学诸葛亮装逼了。 项梁听了大喜!一把抓住陈蒲的手臂问道:“请君教我!不吝赐教!” 脸上一副人畜无害的笑容,陈蒲开始侃侃而谈。 “下策嘛,就是在这里固守着,以拖待变,王离已经蠢蠢欲动,后面必然有大变,我们耐心观察即可。” 这大概也能算是不是办法的办法吧。 项梁对陈蒲的所谓“办法”并不意外,因为现在他就是这样做的。 “那中策呢?”项梁感觉陈蒲的rou戏要来了。 “中策有点风险,埋伏在黄河渡口,赌一把,就堵章邯会迂回偷袭。击败了章邯,濮阳就会不攻自破。要知道,章邯可没打算死守黄河以南的濮阳。” 项梁不由自主的跟着陈蒲的节奏点点头,确实是这样的。陈蒲这一趟最大的价值就是现了章邯可能的进军路线,如果应对得当,似乎还可以反打过去。 “上策么,我要先问大将军几个问题。” “你直接说,但问无妨。”项梁十分随意的说道。 “大将军手握重兵,会自己不带兵,把所有权利交给手下的那些大将吗?” 项梁想了一下,现陈蒲还真是说到点子上了。 兵者,国之大事,生死存亡之道,不可不察。项梁本身就懂兵法,怎么可能把手下所有的军队都给手下那些人,比如刘季这样的人。 人心隔肚皮啊。除了自己,谁还可以真正的信任。 “继续说啊,怎么了?” “你想想啊,章邯手握重兵,实际上现在秦二世和赵高也压制不下去,只要章邯反了,秦国就会不复存在,更别说赵高和秦二世了。” “你说的有道理,但是那又如何?”项梁觉得对方还有最关键的事情还没有说。 “我们派人到咸阳去,大肆的吹捧章邯的丰功伟绩,让秦二世和赵高都知道。你说他们会作何感想。” “他们一定会想,现在普通百姓可能不知道那些秦二世甚至赵高,但一定都知道常胜将军章邯,会不会觉得害怕?原来这个大将居然掌握了随时抹杀自己的能力。” 一边说,陈蒲一边露出阴险的笑容。项梁突然恍然大悟。 尼玛这厮可真够歹毒的,章邯出关带着几十万大军作战,本身没什么能力的秦二世和工于心计的赵高,会一点感觉都没有吗? 那是因为实在是没办法了,才会让章邯一直带着大军,不然章邯早就被调到苦寒之地吃灰喝西北风了。 “秦二世现在很怕章邯会对他不利,我们好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就能不费吹灰之力的借刀杀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