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125、王城的无情 (第2/2页)
爬满整张俊逸的面孔。无声的流淌着,不仅在悲叹他的人生,他的命运,还悲叹着他来不及开口的爱恋。 宁珺尧咬着牛rou干,看着他的醉态,朦胧的月光下,朦胧的表情,似笑非笑,仿佛承认着他的悲,他的泪。 “爱上谁不好,偏生爱上那个女人……” 他的声音低浅。细不可闻。 六王子与八王子掀起的逼宫并没有成功。反而被困王宫,落了个斩首的下场。这是意料之中的结局,也是逆不了的命运。 在国内局势最紧张的时候挑起反战,以为可以趁国内禁军反抵外战时捡漏?他们那可敬又无情的父王,怎么可能将国家看得比自己性命还重? 莫安无情。无情在对自己无关的人事之上。而宁王无情,却是真正的无情。哪怕用全宁国的百姓尸体垒砌城墙,也不会先他人之忧而忧。他是那么自私的一个人,也是那么无耻又寡情的一个人。别人的性命,怎么可能抵得上他一根头发。 所以,莫安可以得人心。而他们那尊贵的父王…… 宁珺尧想让莫安灭了宁国。可身为宁国人,他又不想有那么一天。可是,一想到父王的无情,他又迫切的想看到宁国毁灭的那天。 如此纠结着。宁珺尧冷冷的笑了。如同天空飘落的雨丝。带着秋日的寒意,侵入人心最柔软的地方。那种悲叹,那种孤独,完全无法用言语去形容。宁国若不灭,简直要怒指苍天,到底有没有公道。 宁国其实早已金玉其外,即便没有莫安的推波助澜,宁国灭,也是迟早的事情。 想想嫔妃们的结局,想想他们这些所谓王子公主的结局。就连最受疼爱的那位公主最后不也是因为打翻了宁王喜爱的一道童血羹而被赐了白绫三尺,香消玉损吗? 所谓最疼爱是什么境界?可以得到什么?在宁王身边,谁也不知道。 只要有利用价值的人或物,都可以得到宁王的喜爱。
宁国朝中大乱。这份乱,不仅来源于宁王的荒涎无道,还来源于国师北野鹤的推波助澜。 宁王不见朝臣,北野鹤就如他所愿。在如此非常时期,王不临朝,人心惶惶,不言而喻。 朝臣死谏,又有何用?见不到王上,一切都是空谈。而最为淡定的人,居然是相国。有人私底下讨教,相国言,“我王必心有成竹,才会避而不见。若尔等知晓王上所思,王位岂不是人人都可以去坐坐?”群臣明悟,众,逐散。 然,有那么两三个在群臣眼中属不上道的谏臣以死相逼,颇有见不到王上就自刎以谢天下的架势。可宁王是何许人?怎会被这些小事牵绊?又怎会将这等小事放在眼中。 既然想死。那就成全罢。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一个,两个,三个…… 死的人越多,怕死的人就越多。死了的人没办法再说话,怕死的人却是不敢再说话。如此一来,朝中有相国顶缸,朝下有北野鹤为辅。宁国,更乱了。 宁王到底是死是活谁也不知道。反正谁也没见到。时日一久,群臣再次提出,若王上无心政事,就该礼贤下士,退位让贤。让给谁?又成了一个大问题。 大王子不见踪影。骁勇善战的六王子已死,颇有威名的八王子也没了。剩下的二王子虽然德才兼备,但无心王位。自珍妃去后,几乎足不出户,这叫群臣如何能将其寄予厚望?四王子母妃为四妃之内,出身名门,其父官居一品。四王子虽强,却是个跟宁王如出一辙的暴虐之人。十王子也可以考虑,可惜是个纨绔。整日除了女色还是女色。唯有女色之事能入其眼,得其关注。剩下的,只有十二王子了。 一想到十二王子,群臣又开始纠结了。 十二王子年纪最小,且不够聪明,没有贤名,更没有功绩。此等人若为王,岂不是让旁人笑话宁国无人? 然后,二王子府外开始有人走动。一通游说劝慰,就是不能将二王子从府中求出。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 二王子府外成天都有人求见。不得见,便死守府外。大有不见到人就死在府前的架势。 十二从偏门入二王子府。见到二王子笑得极其猖狂。 “二哥,你就从了那些臣子罢。” 二王子正对着园中花卉挥毫。仿佛听不见十二说了什么。置若罔闻。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会将二王子看作储君而行动。此路不通,当绕其而行。四王子府外渐渐有了人迹。一开始做得隐晦,时日一长,哪还顾得上旁的有的没的。当务之急,立储君为大。 只是,谁也没想到。就在他们积极为王储cao劳的时候,宁王上朝了。 剃头挑子一头热的臣子暗骂,真他吗狗血。 可是,有的人不为所动,有的人却上了心。当日,四王子进了宫。夸夸其谈臣子们如何看重自己,自己若为王储又会如何如何。综此芸芸,换来的却是一纸诏书,赐死! 四王子傻了。逐奋起而攻。 你让我死?我偏不死。我非但不死,还得弄死你!结果,四王子身后隐藏的各方势力闻声而动,换来的,却是株连九族的结局。四王子败,朝中群臣再不敢私做决策。 内忧外患的宁国,如秋风中飘零的枯叶,谁也不知道会走向什么方向,会有一个怎样的结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