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九章 临行之前有交待(三) (第1/2页)
就在一个平平常常的夜晚,四个人离开了这面的世界,他们选择回去了。 除了张国安和安静两个人,没有人看到吴大鹏市舶等四个人是怎么走的,这在八道河地区的人们心里增加了一种神秘感。 张国安笑着对二十个半大小子们说:“这是一种能力,只有殷地安国的人才会的------” 鲍威说:“我们何时能会?吴主家说过,只是我们好好学习,我们也会成为新殷地安国的人------” 张国安认真地点头认可,说:“是的,只要认真学习,你们从里到外都会变成新殷地安国的人!” 二十个半大小子高兴了,他们还要加紧军训,这是吴主家临走时吩咐的 其实,张国安和安静夫妻现在心里有一些失落,他们不是因为选择留下来,而是因为四个朋友离开他们了。 他们现在感觉这个八道河口大寨子好像空荡一半了。 两个人在这个基地里四处走了走。 他们种下的几千亩水田、旱田长势良好,特别是那个他们带过来的优质高产稻种,这不是杂交品种,亩产也不会高得离谱。 张国安当初选它就是看中它能在六十日内成熟,而且味道还好。 杂交水稻的味道,他们实在是吃得够够的。 在旱田中,他们看到那地瓜、土豆和木薯都长势旺盛! 两个人心里舒服一些了,这个世界上三大薯类只要一起出现,饥荒就不太可能有了。 至于木薯嘛,他们带的是无毒型的种子。 他们带的玉米种子也是优质品种,也是可以留种的。 那几百株的玉米在微风中轻轻摆动,自有它们的快乐。 至于一些蔬菜种植,张国安交给了日本农民,他们远比东非黑人有耐心。 东非黑人则安排到山上种黄麻去了。 他们在山区里找到了黄麻,这个在流求岛上很常见,于是就在山坡上开了地,让那些东非黑人去山区找黄麻植株,然后挖回来种上,这样有利于集中施肥。 安静走着走着,便对张国安说:“国安,你看,什么都挺好的,没有变化啊,我再也不随身带手枪了,死沉死沉的。” 带手枪是张国安要求的,他现在也感觉到有些多余了,不管是哪里,同往常没有什么变化。 吴大鹏在临走时,让他们小心民变,看来是多余了。 只要温饱能解决了,只要按时发工钱,想让他们有民变都是扯蛋的事情。 张国安说:“小心一点也好,你不带就不带吧!” 但是他会一直带的,他知道安静本来就不喜欢枪。 那么下一步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建筑城堡了。 张国安召来工匠们一同商讨。 泥水工匠们对着张国安船首的所谓图纸大发议论。 “张船首,这城墙内的房子为何大多是连在一起的两层楼?” 张国安船首说:“节省建材,增加强度。” 泥水工匠们马上明白了,节省建材是肯定的了,增加强度也是一定的了。 来流求这段时间,他们就感觉到地下震过了几次,吴大鹏市舶当时说过,这不是什么巨鱼翻身,就是普通的地震,人在地面走多了,当然最后会引起大地的震动了------有人信了,也有人不信,但是增加房子的强度也是有用处的。 “张船首,那城墙竟是中空的?或许还矮了甚多------” 张国安船首说:“我们有预制板技术,不算矮了,我们还有火绳枪和火炮!” 工匠们一想,这还真是有道理! 张国安船首让他们用树胶和砂石拌在一起,制造了一个模型,增加立体感觉。 如果那些工匠们都弄通了,剩下的工作就好办了。 八道河盐场出盐了。 张国安马上又跑过去看一看。 先前,这里的盐工听从王德发船首的安排,当两架风车把一级盐田的盐卤水汲到了二级盐田后,每天都要分成上下午两次,用大竹篱子搅动一下二级盐田。 据王德发船首说,这样会使盐粒更加均匀、洁白。 盐工们不懂,但是他们从没有见过船首们说错了的,于是他们就老老实实照做了。 这一天,他们看到那浅浅地二级盐田里竟然真结出了如黄豆大小的盐粒,而且还是无比的洁白,马上派人飞速地报告给张国安船首! 张国安船首赶过来了,他看见盐工们正在二级盐池里拖着沉重的大木头扒子,一点一点收集着盐粒。 他感觉那就是那面世界里的所谓洗盐的水平,用来腌制咸菜倒是不错。 盐工们反倒是乐坏了,他们把盐推成一堆后,纷纷尝了一粒,大叫着,全是好盐,全是好盐啊! 他们拿来竹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