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苏宅遇故人 (第2/2页)
院子住的是一对老夫妇,现在也是。 什么时候买的院子?苏宛一直到现在才问,已经是十分的耐心。 念夏是个从来不会撒谎的丫头,她摇着头,动作和语言出奇的一致,“这个,奴婢也不知道。就是在今儿个早上的时候,大少爷就吩咐奴婢过来的,说是给姑娘帮些忙。不过,” 念夏又急忙的补上,“我知道叫奴婢来帮忙的注意是谁出的,是冯嬷嬷出的。” 见也问不出些什么,苏宛摆摆手,转身坐下捏起茶几上的碟中的果仁吃。 “你帮我带上一句话,就替我谢谢他吧。”苏宛实在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苏枫,原谅一个人很容易,可是再次信任,重新相处才是一件难事。因为,她始终跨不过自己心中的那道坎儿。 * 三日之后,苏宛还是回了苏宅。兄妹之间,再大的误解也割舍不了血脉的相连。苏枫在两日前就离开了京城,只是给苏子钰书信一封。 是那封信,让苏宛选择面对她和大哥之间遗留的问题。 苏枫不分青红皂白就打骂苏宛固然有错,可是苏宛不解释而是跟他对着干,又何尝不是她直接导致后来事件的恶化。 回到苏宅,这一路上苏宛一直保持着惊人的沉默。 吾弟亲启,家人天地至亲,亦有时须委曲以行之者。余之行事,错打三妹,吾过矣,吾过矣! 张丽莉与兄长有救命之恩,故见其伤痕累累,口不能言,万分怒也。不分青红皂白伤了三妹,非吾所愿矣。兄自是不敢求得原谅,近日就将离京,非一二年不得回也。 弟在朝为官,三妹尚未出阁,愿回家,陈嬷嬷亦日夜思也。 张丽莉一人,虽有恶行在前,挑拨为后,然究与兄有救命之恩。已购得院落一处,愿弟不再追究其责任,从此两清也。
愚兄之过,终不敢当面求得三妹原谅,婚期之事,祈弟费心。 可怜天下父母亲,谁又知做长兄的苦楚? 原谅还是不原谅?一路上,苏宛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孤傲之心闭目,孤芳之心塞耳,孤寒之心绝情,而苏宛的心,又是什么心?她觉得自己的心,好像出了问题,心里有的不仅是自己的,似乎还有一些阴暗的东西,它们,让她有时候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冷血、冷情。 回到宅中之后,苏宛先中途绕到一座园子中,她站在园门口不由自主的停下脚步,三年半了,三年半的时间,她再没有见过陈嬷嬷一面,要说翻脸不认人,她苏宛要比苏枫更加的冷血冷情吧。 来到园子里,陈嬷嬷正和什么人高声说着话,几个丫鬟点灯的点灯,摆膳的摆膳。 苏宛摸摸鼻子走了进去,柔声的对着陈嬷嬷说道:“嬷嬷,我回来了。” 陈嬷嬷年纪大了,耳朵不好使,她又说的正高兴,也就没听到苏宛的话,倒是那几个丫鬟一早的望见苏宛,喜气洋洋的拜见主子。 “你回家了。”从房间里走出来一个人,手里端着一盆石兰,是白鸿卿。 捧着那盆石兰,白鸿卿有些手足无措的样子。 “子衿哪,就摆在我这里就好了。“陈嬷嬷笑着拄着拐杖直起身子,苏宛瞧见连忙上前扶她。 陈嬷嬷这才瞧见苏宛,“宛姐儿,你回来了,回来了就好,就好啊。”她的手紧紧的抓着苏宛的手,皮肤如干柴一般,刺的苏宛的手有些微红。 白鸿卿放好了那盆石兰,望着苏宛吞吞吐吐的,最终还是对着陈嬷嬷行了一礼,“嬷嬷,那我今日就先走了。” 陈嬷嬷立刻松开苏宛的手,笑着推了推苏宛,“宛姐儿,你代我向子衿这小子送送。” 好容易在陈嬷嬷奇怪的目光中把白鸿卿送出了园外,苏宛有些尴尬的笑,“我没想到你会在这。“ “嗯,我记得嬷嬷喜欢石兰花,新得了一盆,我就送来了。”白鸿卿简单的解释了一下。 又走了一条路,苏宛停下了脚步,道:“我就送你到这吧,我二哥在前院,你要是有事找他问家丁就好。”说完,竟有种落荒而逃的感觉。 “阿宛,”白红卿有些着急的唤住她,“那次的话是我说重了,我向你道歉,你别再躲着我可好” 那日白鸿卿所说,句句是实。苏宛躲着他,不是在生他的气,而是不好意思见他。 “我没有生气,只是这段时间都没有出去。”苏宛随口说了一句,就回了嬷嬷的园子,独留白鸿卿一人。 “嬷嬷,他怎么会来你这里”苏宛十分好奇,他一个大忙人怎么会知道嬷嬷喜欢石兰花。 “你说子衿那小子啊,“陈嬷嬷饶有兴趣的修剪那盆石兰,”他这三年常来看老奴的。宛姐儿,嬷嬷觉得这个小子不错,你自己可别错过。“ 苏宛的呼吸有些急促了,三年里常常来看嬷嬷,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