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奏此爱_第九十五章 万寿将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五章 万寿将近 (第1/2页)

    农历十月初十就是西主子的生辰。十月是万物丰收的好季节,秋阳高照,宫中称了为“万寿月”,这个妖冶美丽的女人于历史来说“罪行累累”,******国来说,却是神一般的存在。

    万寿月的紫禁城四处张灯结彩,每年宫人在八月中秋之后就上下忙碌一片,热闹非凡。封建体制下培养出这样的奴才主,已是万幸,她虽压榨着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为她的“排场”买单,却也苦苦支撑着大清国“最后一丝颜面”。

    八月末的这个清晨,太后娘娘早早的起来了,皇帝也长大了,有许多事有了自个儿的主意,太后娘娘忧愁着,亦明白迟早会有这一日的到来,皇帝还年轻单纯不谙世事,若非沉重的危机随时可能击溃****最后的尊严,她真希望宝贝儿子可以一直被她这早已残破不堪的灵魂守护着,可偏偏,皇帝还有男儿当自强的烈性和骄傲。在他心目中,自己所遭受的欺侮与无视是两宫垂帘,西主当权的副效应。却忽略一个事实,当人民开始为利益争斗得头破血流时,这样的统治是否还抵得住历史的车轮碾压的阵痛。

    宁静庄详的圆明园中,最安守本分的书画人依着典制专心专意地描绘着皇太后寿诞日要穿的吉服。秋阳再艳,照不暖统治者的心,她永远诉不出个人的委屈与酸楚。与国家生计比来,那总是微不足道的,于她而言,这金丝笼中的奢靡也是唯一的麻醉剂了,应景应情的是如意馆总是静得连根针掉到地上也听得见。十来名书画人在如意馆内围着一张大桌子,严格的按照尺寸和比例精确的描绘着皇太后的吉服,一名画工用严谨华丽的工笔线条描绘出衣身样式,再由一名画工按照传统典制描绘吉服各处的刺绣和装饰,其余名画师循着制度和太监传达下来的旨意,为精讲细究的慈禧太后的吉服添色彩、增光华。

    吉服按大清典制约可用明黄、大红、杏黄、石青、驼酱几色。此次吉服为庆万寿之喜制,皇太后亦中意红色,故总设计者以江南三织造所供之彩缎精品中的小行龙暗花红缎为地,制成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袖口长袍,袖口与袖身间以石青色缎相接,袖口各绣一条正龙,接缎处各绣行龙两条。冬日吉服披领亦带护肩防寒之用,衣身直袍之式,左右开裾。立翻领亦石青缎制,左右各以平金刺团花两团,交襟两侧各绣行龙一条,前身后背正龙绣制,领后垂明黄绦带,饰坠杂宝,直袍通身列以十二章纹(本帝王专属,后妃也最多纳以五~六种章纹)分别为日、月、星辰……山、火、华虫等。披领与衣缘饰以紫貂,袖口以熏貂长尖出锋为华尚。

    画师们几个围坐一团以秀美的工笔手法将图契小样绘得清晰又合尺寸,亦将各处细节单独以小图绘大,让皇太后娘娘便于调整不合意的地方。缎地是早早就定好了的,太后娘娘不钟爱明黄,总说道“袍子与脸色一个色儿,穿起来有个什么劲儿”。画师们一齐描了庆典中吉服袍身之“效果图”,然后各自分工将披领、前身、袖口、袖身、十二章纹、毛峰质地都以小图画仔细了细节与刺绣图案,汇总成册。首先由新上任的内务府总管取了呈给太后娘娘瞧瞧,决定是否需要改动,画师再稍加调整,就连册带画送往江南织造局从面料到裁制全部定制,再将成衣运回宫中,若是一般简易的针线活,多是交由了针线房的做活妇人制作。这吉服,只是得织造局快马加鞭赶制了,宫中的小行龙暗提花红缎也是江南织造局才进贡的精品,总管大人将宫中有的各种绸、缎、纱、锦、绒料都裁成方块大小的布块;果绿的、绛紫的月白、品月、秋香、藕荷、大红、枣红、明黄、姜黄、杏黄色等;质地不同的不同图案,团寿、团龙,各种状花纹案,花卉、彩蝶、蝙蝠等等的,都早早的拿给太后娘娘比对着脸色挑个儿最称心如意的料儿。祖宗亦留下典制,有些色儿,作了便袍可随意些,庆典之上,皇家的威严、端庄,高贵是不能偏了规矩的。太后一早儿就选定了红缎为地,花啊朵的,略显了小气,圆乎乎的团寿团龙又略有些呆板;在总管太监呈上的众多料子中这匹小行龙暗提花红缎当真应了太后的心意。既生动活泼,亦不失华美。此料照新花本图样所制,本就精少,上贡后存于衣库之中,有些地已叫鼠蚁之类毁坏难作袍地,奈何娘娘旨意已下,唯有派了人早早的将缎样儿送回江南火速织造新缎。织造臣与织工加班加点,为太后的新衣准备袍料。

    这个安静的清晨,慈禧闻得一阵儿南果儿的清香,循着这香气缓缓的睁开了眼,太后娘娘三十有余,虽夫君逝去数年,但她看上去仍如少女一般,她醉心美容保养,皮肤光滑如缎,白皙透明亦自带血色晕出的红润。美中不足只因慈禧从年轻即发质细软,因而专责梳头的刘太监总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