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坐井观天本平静 (第2/2页)
地位最高;蒙古官学,乾隆十二年设,责培养蒙古八旗子弟,学生定额为二十四人,由理藩院在蒙古八旗中选派;景山官学,乃康熙二十四年设,位于景山前门,是培养教育上三旗官员子弟的学校,学生定额为三百九十二人,学习汉文和翻译;长房官学,从康熙三十五年设立位于西院万善堂,责教习太监粗识满蒙汉文字;办理回人事处佐领处及回缅官学、回子官学,二乾隆二十一年设,教习新疆维族人子弟。 敬事房,康熙十六年设,是专管宫内太监的机构,负责太监的赏罚,调补,核对,同时负责内务府各机构间的文件往来,以及巡看宫中各门启闭,火烛关防等。自康熙初年废除十三衙门后,清宫中对太监的管理一直很严,明文规定太监不准干预政事。如有不法,内务府可先拿后奏。 皇帝开销的经费来源包括,库部的皇室经费(清朝规定,每年户部都要拨一定数量的银两给予内库作为皇室的开支费用,这是常例拨款);另外,根据皇帝和宫中事务,如修缮陵寝等,亦可获得户部专款。来自盐业的收入皇帝通过内务府亲信包衣出住本属户部官差的盐政官,通过各种渠道剥削盐商,索取财务,以充实内库。来自榷关的收入其与盐政官无二,榷关官同样为内务府司员所垄断,使国家税收源源不断进入皇家内库。还有贡品,包括各省土贡,外藩贡品以及采办贡品与官员的献纳。最后是部分物品的商业垄断,如:人参。皇室消费不完的山珍海味,如珠玉等的变卖以及恩赏,借贷营运“生息银两”,以及其他包括没收,罚赎,捐官等收入。
皇室基本经费支出包括,帝后日常膳食和服御物品的消耗,赏赐,节日庆典(如皇太后,皇帝大寿,皇帝大婚等),修缮宫殿,苑囿,陵寝以及祭祀,出巡和衙门办公费以及官员差役人员的薪资,这些包衣皆由内务府大臣在皇室上三旗包衣中亲自挑选参领,旗籍包衣生来就有官缺等着他们,只要在内务府得了一官半职,发财便是肯定的了,内务府任何一个职业都肥得流油。平日里,广储司和庆丰司以低买高卖,谎报数量,以次代新等法蒙蔽,而因自清朝开始,山参的挖采权便由内务府全权控制,其实皇帝把参当白菜吃也吃不了那么多,只有将皇家用不完的人参,貂皮,东珠,贡品悉数变卖,且价格高的离谱,因为他们实现的是全面垄断,打着皇帝的名义不断捞钱,其实皇帝也无可奈何,除了偶尔整顿,大多时候皇帝自己也得承受这一切价格虚高的物品。太傅们常在课堂上讲他们所了解的内务府给皇上听,皇上听多了腻了还是“一耳进一耳出,权当太傅念天书。” 这内务府错综盘杂的机构与行政系统连安德海这个“人精儿大总管”也费了好大劲儿才理清里头名堂,皇上对他的指责虽有些“无理取闹”,毕竟还算不得什么正式的处罚,他也确实未走心计较,许多事情的确在他职权范围之外,他若逾越,随时可能落人口实,除非与自身利益或存亡密切相关,否则,安大总管也不会铤而走险把手伸向不该他管的地方。 听了皇上对同屋姑娘的控诉,他即便心中明白皇上确实受委屈了,也只能睁只眼闭一只眼,能这么在紫禁城内务府吃白饭的丫头,阿玛都是内务府某块儿说得上话的人物,他们的庶女欺负新来根底不明的丫头已是不成文的规矩,不会有谁主持公道的,这些丫头都是那些旗男不知在哪风流留下的情种,又舍不得叫她们吃苦又不敢带回自己家中,内房是这些旗男包衣自个儿掏银子建的,孝敬了内务府银库一笔不小的占地钱,主子都对此事持默许态度,安德海讨了这里外不是人的为难差事,只有一面讨好着那帮霸丫头,一面哄着身娇rou贵的小皇帝。 穆什尔也懒得再理她们,钻进被窝里睡自己的觉,几个丫头都觉得这个穆什尔怪怪的,不知什么来头,却天不怕地不怕,而且安德海原本一向对内房姑娘们都是笑脸相迎,自这个穆什尔来了后,姑娘们好像没有之前受待见了,以前的小打小闹从来没有人管,衣食住行规不规矩也不会受什么责罚,言春时不时还来看看情况,她们知道,只要不闹到正房太太那里去,她们是可以生活得很自在的,她们也不用做寻常宫役做的那些累活,脏活儿,只要安安静静地呆在这内务府内房大院里,就可以享受与大小姐无差别的各种待遇。安德海把载淳弄这地方呆着本以为会很平静,他也未料到会闹得一塌糊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