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扫堂头 (第2/2页)
锋所截获。 安碧沙罗的这名左内锋,是一个身材中等的法国青年,身子健壮,任由傅思远拉扯都不能晃动半分。而他也不忙进攻,把足球控制下来之后,先传到了后方。 安碧沙罗的阵容一阵变动,快速地向前移动着。足球便在阵容的移动中不断地传递,不一会便到了安碧沙罗左边锋的脚下。 陈乐对安碧沙罗的这名左边锋印象深刻,并且向尼古拉斯询问过他的名字和经历。这个名为“利奥波德”的球员与尼古拉斯一样,都是在华法国移民的子女,只是随双亲几经搬迁,最后才来到了广州湾。 而利奥波德来广州湾之前,曾经在越南的东京(越南语DongKinh,今河内)生活过。法国在中法战争之后,获取了北越的控制权。法暹战争之后,法国合并安南,东京,交趾支那与柬埔寨王国为法属印度支那。1902年,当地首府由交趾支那西贡迁至东京河内。 与其它的法国殖民地相比,印度支那的移民规模相对较小。印度支那到了1940年,也只有34,000名法国居民,以及少量的军人、官员。出现这现象的第一个原因是,印度支那是一个商业型殖民地,而非拓殖型殖民地,第二个原因是,印度支那和阿尔及利亚相比,离法国本土较远。 在1896年,法国人把足球带到越南。它首次引入交趾支那,然后流行到殖民地其他地区。与法属印度支那的其它地区相比,越南的东京终归是首府,当地的法国移民和军队也比其它地区为多,足球因此比较流行,足球的水平自然也比较高。 这样一来,在东京训练过的利奥波德,比起自己现在的安碧沙罗队友,显得足球能力技高一筹。 傅思远总算是个勤奋的球员,失球之后马上就回到了自己的防守位置,此时正好与利奥波德面对面地进行较量。
利奥波德不慌不忙都踩定足球在脚下,而傅思远则侧着身子,踩着小碎步,站好了防守位置。 傅思远在之前的日子里,与队友一起,向陈乐学习了一些防守的技巧和窍门,所以已经不会像以前那样轻易地就被对手解决。 利奥波德虽然惊诧于傅思远的进步,但还是满怀信心地准备带球突破。他的眼光一斜,发现益智的后腰王彬的在快速地靠近自己,知道不能再拖拉,必须速战速决。只见他的身子突然左右晃动了几下,随之右脚正脚背把球向前用力一拨,然后一个加速,身体也跟着足球,在傅思远和王彬两人之间的夹缝中抹过了。 虽然益智球员被陈乐要求,在防守中要进行协防,但他们却还没有具体学习过协防的方法,实际比赛中运用的协防手段,都还是依靠自己的判断来进行。傅思远和王彬两人的这次协防无疑是失败的,差点就互相撞在一起。 王彬见利奥波德从自己的身旁掠过,不甘心就此放弃防守,于是支撑脚猛地一蹬,身体打横躺了出去。他的头随身体伸展,竟然追上了足球。 利奥波德本来想把足球向前传出去,怎料到低头一瞅,却看见脚下除了足球,忽然又出现一个黑呼呼的球状物,当下心头一紧,就没有立刻下脚去踢球。 王彬就趁着利奥波德的这一愣神,趟地用头把足球从利奥波德脚下嗑飞。 王彬的这一个趟地头球是匆忙而为,因而不是用额头对准足球,而是用鼻子去撞足球。好在他生的丑,鼻梁也塌,因此才没有受太大的伤。尽管如此,任谁用鼻子去正面硬捍足球,都是不好受的,何况民国的足球还是硬梆梆的,犹如皮鞋鞋底。 所以王彬头顶球之后,马上躺上地上,双手捂住鼻子来回打滚。利奥波德则十分无辜地站在一旁,双手摊开,表示自己与王彬受伤无关。 陈乐的心里非常紧张,他可从来没有遇见过这种情况。扫堂腿见得多了,但是扫堂头可是首见。王彬这人不愧是一个“狠人”! 刚才的情形他见得真切,知道利奥波德并没有碰到王彬,因而看见益智的场上球员大有围殴利奥波德的趋势,于是赶忙出声劝退:“袁浩天,你想干什么?快点回去,王彬受伤和那个鬼佬没关系的!傅思远,你去解释下!” 球场上的局势霎时变得有点紧张,裁判慌忙跑到“事故现场”,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场边的观众大多不晓得事态缘由,看见有人躺在地上,纷纷出声喝叫捣乱。一时间各地方言呈现,有法国话、越南话和柬埔寨话,还有白话、雷州话(属于福佬话,即闽南语分支)、客家话。 马迪跑马场内打杀之声不止,直达青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