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盗门那些年_第12章鹞子令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章鹞子令箭! (第1/2页)

    中山别苑消失了,似乎从来都不曾出现过。那些幸存下来的村民醒过来后发现躺在荒郊野岭,都以为是狐仙作怪,一个个被吓的连滚带爬的跑了回去。

    加藤左说护龙一族自明朝开始一分为三,如今他贾家一脉只剩下他父女二人,康家一脉只剩我一人,另外一家人却始终没有音信,光凭着这几个人想要找到那传说中的圣物几乎完全不可能,但祖宗遗训不能忘,于是将《堪舆惊世书》的上下两册一一为我解读了一遍,又传授了不少我闻所未闻的古怪本领,希望有朝一日,这几千年来的奔波能够在我们这代人手中画上句号。

    分别之前,我将加藤左留在棺材岭子中的东西还给了他。这些东西我一直当做他的遗物保管,总想着要交给加藤菜菜子,却一直没有机会。加藤左一愣,说道:“当日我在水潭中发现了蹊跷,等浮出水面时只见你昏迷不醒,我连叫醒你的机会都没有,又怎么会留下遗物呢?这些东西不是我的。”

    在那些东西中翻找了一通后,加藤左叹了口气,说道:“那康小八受到狐狸精的迷惑,十句话中都要九句不可信,依我之见,你并非是他的儿子,若想弄清身世,须到保定府鹞子山走上一遭。”说着,他将一枚吊坠交给了我。

    我把那吊坠接过手来,只见它长不过两寸,宽不足三分,但雕琢打磨的却是十分精美,正面是一副鹞子翻身的图案,寥寥几笔却生动自然,甚至连鹞子羽翼上的纹络都绘声绘色,背面上密密麻麻的刻了千余字,rou眼根本无法分辨。

    据说明朝时保定府有一位粒米禅师,可以在一粒米上刻完一整部金刚经,从那以后,微雕这门手艺便失传了,直到民国时期,鹞子山上出了一位奇人,不但精通各种奇门暗器、机关销器儿,更让微雕这门手艺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

    这堆东西中,除了这吊坠外,全都一些小孩带的长命锁和护身符,既然不是加藤左的东西,那多半就是康小八留下的了。加藤左说这枚吊坠叫做鹞子令箭,是保定府鹞子山上的物件儿,而我的身世多半就与它有关联。

    保定府自古与来便以机关销器儿、金点堪舆闻名于世,数百年来不知道涌现了多少绿林异人,直到抗战年间还经常有人前来拜师学艺。

    在保定府西南百余里处,有一座鹞子山,山上有一座林清寺,庙中既无菩萨金身,也没有吃斋念佛的和尚,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香客仍然络绎不绝。

    这些香客形形色色,既有衣衫褴褛的乞丐,也不乏舞文弄墨的sao人,既有浓妆艳抹的戏子,也少不了替人牵马坠蹬的把式。但不管他们如何乔装打扮,也无法掩盖身上的那股血腥味儿。

    这些所谓的香客当然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们不处正经营生之列,也不在工农兵学商之属,平日里专做坑蒙拐骗的勾当,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被旁人称之为外八行,这林清寺便是这些亡命之徒的安乐窝。

    什么是江湖?鹞子山便是江湖。只要在江湖上存在过的旁门左道,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它们的缩影。

    江湖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俭恭让。江湖更不是搭台唱戏,没有那么多的英雄救美,快意恩仇,不可能那样荡气回肠,郎情妾意。江湖是一个尔虞我诈的名利场,更是一个你死我活的杀戮场。古时候,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而在鹞子山,谈笑间取人性命也属家常便饭。

    虽然我身在这偏僻的小山村,但鹞子山的大名却早已如雷贯耳。

    那时候鹞子山流传着一句顺口溜:销器张、点子王、堪舆倒斗棺材瓤。这句话中提到的三个人名便是新中国成立后,鹞子山上最了不起的人物,那棺材瓤子便是九山十八寨的土匪头子,因为他是靠掘墓发丘起的家,因此得了个‘棺材瓤子’的诨名。

    而这鹞子令箭便是他的信物。这东西一亮,九山十八寨的土匪们都得听他的,比古代调兵遣将的虎符还要管用。

    这鹞子山与护龙一族之间的关系倒是非比寻常,当年朱棣曾派三名亲信将朱允炆的尸体运到保定府,这三人因为得不到重用而分到扬鞭,可哪只军队却留在了这里,而且繁衍生息,这才成了现在的绺子

    加藤左父女走了,他们要继续去寻找那传说中的圣物,他临走之前特意叮嘱我,要在这里守足七七四十九天,直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