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三千龙气下稷山 (第2/2页)
沉起来,“如果不是这五万雄兵死战不退,大石城防线早就给西厥蛮子攻破了,说不定,我们也就没有机会在这里就事论事,闲议天下了。” “文人文人,只适合读书教书,极少能出像杨字行那般的朝堂肱股之臣,少了文人气,但多了那股指点山河的大气概。”蜀王轻轻叹息,“大石城血战,你们这些没上过战场的读书人岂会懂百里平野尽赤色,又怎么会懂袍泽之间互相扛刀救命?” “什么王道霸道,我只是一介藩王,做不来至尊之事,只愿能为君王守好国疆,哪里需要我去上阵杀敌,我就去破甲千千万,这种事,我乐意做。” 沉默不语,良久,徐少恭才将《梦华录》一书重新挂回牛角,转身笑道:“你是霸道!” “霸道就霸道!”蜀王大声说道:“我也不管以后史官在青史上写我,我只是知道,我所经历之战,只要能得‘退敌千里,保国百年’八字即是心安。” 淮南狂生怔怔看着这位天字号藩王,久久,才跪下说道:“徐少恭愿为王爷出谋!” “好”唐启煌挥手大笑,意气朗朗,转身看向墨溪两畔的三百文人士子,朗声道:“诸位,本王也不懂什么王道霸道,我就知道,有本王在一天,中原便不会起战乱,外族就休想入侵我国!” 无数士子热血激愤! *** 暮色之中,霞光染透稷山之巅,云海翻滚,气象万千。 “扶龙先生,今日得徐少恭,未来可有益处?”山巅之上,蜀王唐启煌和扶龙子并肩而立,山风呼啸,蟒袍猎猎。 扶龙子捋起银白长髯,眼含笑意,说道:“徐少恭有经世治国之能,气态之高,远超与我,并且他二十年行走市井红尘,着眼于细节小处,全然不想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死读书之辈。” “噢?难得在扶龙先生口中听到这么高的评价呀?”
“王爷过誉了。” 苍穹残阳欲颓,夕光如血。 唐启煌面向中原京师的方向,问道:“扶龙先生,在大石城血战之时,山中王赵璞赫然起兵造反,你怎么看待?” “必死之象。”扶龙子双手兜在宽大袖袍之中,白须飘摇,“西厥发起两国之间的第一场国战,这山中王竟然耐不住跳出来,无疑是平白要送给宫中那位一个杀鸡儆猴的好机会。想不死都不行。” “正解。”蜀王笑道,“只是我更加好奇的是徐天德那老小子,听闻他已经聚起二十万北庭军,偏偏按捺住了,迟迟没动手扯旗造反。” 扶龙子摇头微笑,不置可否。 “徐天德,你不出手,我也不好出手哟。”蜀王意兴阑珊,长长一叹。 扶龙子在一旁掐指算了一卦,说道:“王爷,剑南道三千龙气已然聚齐,不知,王爷要作何打算?” 在十八年前,扶龙子就受到蜀王诚挚邀请,秘密采集剑南道内的所有大龙之气,自己折腾了足足十八年,才八九不离十地聚齐了三千道龙气。 “除了蜀山和邪剑宗,以及几个不小宗门所占的先天龙脉,其余各地的龙脉,我都摘取出精华龙气,若是养育大龙,仅需几年,便可成浩大气象。”扶龙子笑着说道,他本是天下谶纬之宗,一手堪舆捕龙之术丝毫不属于大宗师杨松。 蜀王并没有急着回答,转身看向西北方向,问道:“扶龙先生,以你之见,是西北边疆的龙气弱一些,还是京师的龙气更弱?” “开平王徐天德三十年坐镇陇西道,私底下亦是有奇人帮助他汇聚龙气,以养浩然真龙之气,几乎可以说是将西北边疆的龙气占了大半。然而,去年杨松远去边疆弓月城,强行摘取五道龙脉,无疑是给边疆重新灌注了新生龙脉龙气,想来也恢复不少。” “反倒是京师之地,当年先皇大修禁宫,掬天下各路龙脉于此,如今,在某些有心人无心人的巧合之下,那些龙脉衰颓枯败,难生气韵,我夜夜遥望京师,从十八年前的七十二根龙气天柱,到如今,却只剩下四十九根,无疑是大厦将倾,天下将乱的形势呀。” 蜀王蓦然皱起了眉头,双手负后,目光游移,旁人也不知道他在想啥,扶龙子也唯有垂手立于一旁。 “扶龙先生,将这三千道龙气带到京师去吧。”蜀王叹气说道,也不给扶龙子出声反驳的机会,挥了挥手,示意其退下。 扶龙子躬身退走。 暮色渐消,夜色漫了上来。 “徐天德,不知你将如何呀?” *** 半月之后。 扶龙子携三千龙气下稷山,云海龙吟,千龙盘旋。 与此同时,一位提剑士子登梯上稷山。 手中剑,是天下名剑之八——素王剑。 这一日,一名提剑书生于“天人之辩”,驳倒三百清流名士,天下共传。 舌战群儒,也不过如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