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七章:大石城头再竖唐字王旗! (第1/2页)
天命元年,三月初二。 春风染绿了江南,也吹醒了伊州的森树草木,在这片茫茫平野上,略有了几分让人心旷神怡的绿意。 在伊州与庭州的交界地带,连绵七百里地段,就足足设了七十座驿站,全然是十里一驿。这等耗费巨大财政的烽燧驿站,乃是当年开平王徐天德扫荡北蒙之后,强烈向朝堂中枢建议,切不可犯北蒙军情传递缓慢的前车之鉴,必须修建贯通西北和京师的官道驿站。 当年,徐天德提出此事,亦是在庙堂之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想想,按制每一座驿站需配驿卒五名,快马三匹,仅是一年下来的银两钱耗都花费不少,更别说还修建这条长达三千里的连绵官道驿站,无疑是国库的一项巨大支出。 再者说,当年初定中原,本来就是民生疾苦,天下患难之际,你还不思疾苦地修建驿站,怎能不被庙堂田野那些自诩为天下万民请安福的文人所骂?甚至有某些谋臣,更是狠辣犀利提出,是不是你开平王徐天德自己准备在自己陇西道内部来一出火速传递军情的把戏,什么传递给朝廷中枢,那就是狗屁的事儿了。 徐天德就是扛着这种朝野大大小小的痛骂,连续七次想先皇提出,必须修建这么一条官道驿站!也是当年先皇与之有莫大情分,也看出了这个弊病,当即裁减皇宫用度,聚拢天下财力,几乎是拿银钱堆起了这条驿路。 朝野文人骂归骂,可这三十年来,这条驿路无疑是发挥出了巨大作用!西厥的侵战,北蒙的犯境,那次不是快马加鞭,十万火急传递给中央朝廷。甚至是中原官员赴仁陇西道,也不是轻松快活了许多,少了那么多的车马劳顿。 绿柳馆,伊州边境的驿站总馆,远不是其他官道驿站那般的寒碜穷酸,占地十亩,方圆五十里之内,皆是植满绿柳。 这乃是当年一位离京赴仁陇西道的朝廷武将所做功德。本来朝廷派他来好好做自己的本行,上阵杀敌,平定西疆,可是江南道出身的他却着实看不惯这片光秃秃的土地,托人寻来树苗,几经栽种,才发现绿柳树最易存活,就轰轰烈烈开工,不仅手下兵卒种树,还带着关外百姓好几万人一起种树。 经年之后,这绵连近千里的“左公柳”才算是真正在西北安了家。后来有负笈游学的士子来到此处,触景生情,飒朗作诗“大将筹边尚未归,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而此时,一位戴朱红大帽,着一袭紫色绸服,胸裆上刺有盘龙之纹的老人静静站在一条小河之前,绿柳摇摇,春风清亮。 紫袍老人双眉尽白,面容清颧,垓下无须,淡淡转首看了一眼身旁的年轻人,杂花青服,鹭鸶胸补,银花腰带,十足的清官高贵之象。“姚学士,此番让你陪我这个老家伙跑这么远,难为你了。” 眉眼如春,雌雄莫辨的男子微微一笑,自己临时受调,除去了没有品秩,却是无数人眼红的皇帝近侍黄门郎一职,几可说是平步青云登上了正五品的文华殿大学士一职。哪想自己还没坐热文华殿里的锦绣褥墩,就被召来和内宦第一人的鱼朝恩共同带领皇帝亲下的诏书来到西北陇西道。 能让身为********的鱼朝恩鱼寺人亲自奉诏而来,也是那位开平王徐天德自找的不痛快。 一月前,遍城州兵败,皇帝确实龙颜震怒,不仅亲自降旨叱问边军统帅夏侯cao,还有意无意向徐天德传达罢免夏侯cao的念头。谁知,这位当年能在沙场上料敌先机的王爷,偏偏这次就是装傻充愣,死活没罢免夏侯cao西域都户的职位。 这下zigong中那位可着实气了,一月之间,连下两次诏书,几乎是给徐天德下达死命令!谁料,这位杀敌盈野的开平王也来了脾气,第一次奉诏而来的大内副总管一行人,直直被徐天德带一万兵马挡在路中间,要留下诏书,可以,那顺道把几位的人头也留下。最后一行人灰溜溜回京师。 第二次宣诏的使臣一行人还没走到陇西道,就听说朵颜三卫在边关宰潜入的北蒙游骑,都杀红了眼,逮谁杀谁,说什么要把上一次三千北蒙骑兵进入国境的原因说清楚。罢了,这一群要么没卵,要么没骨气的使臣,啥字都没说,老老实实回到宫中受罚。 此番********鱼朝恩和新任文华殿大学士姚念恩一同赴陇西道,就是亲自给开平王送来皇帝诏书。 当时皇帝将他们二人选出来,也是颇为无奈之举,选有胆子的武将嘛,脑子又不好使,说不定徐天德挖一个坑,他还把所有人带着跳了进去。选那些官场老油条嘛,脑子是够了,可是那几两骨气,说不定每夜趴在自家娇妻美妾身上都用完了。 最后,还是首辅杨字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