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4章 巧渡沱江 (第1/2页)
听到大西军如此状况,想到俘获的流民、兵丁一个个廋骨嶙峋的样子,杨轩知道大西军大势已去,在五月中旬决定率部西征。 在出征之前,为了表示西征的决心,杨轩亲自给四省总督王应熊,川陕总督樊一蘅写了一封书札,希望能够督促各部,大家戮力同心,将大西军驱逐出川,以救黎民于水火。 杨轩声言自己将尽提5万大军(在古代都会吹自己兵力)将西征张献忠,希望他们能够督率各部前来支援。 在隆庆2年(公元1646年)6月中旬,由第2团游击将军陈应宗统率本团驻防蓬州巴州达州,防备保宁府的刘进忠。 以参将樊明善统率本部第1团驻防顺庆,刘惟明第6团布防射洪、蓬溪防备郪县、盐亭的张定国,西充的王继业。 陈怀西水军游弋在嘉玲家、涪江,通过水路运输粮草、辎重。 粮草辎重到达遂宁之后,则由郭崇烈第3团保证陆路粮草运输。 杨轩亲率骑兵团、炮团、警卫团、姚之帧第4团、杨秉义第5团、冯有庆第7团、都极归第8团、王树极第9团、王之邦第10团、靳统武第11团等十团兵马进逼成都府。 成都平原位于龙泉山和龙门山、邛崃山之间,系断裂下陷由河流冲积而成,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 由潼川州进入成都平原有两条道路,当然最宽敞的就是明朝国家级高速公路,通过郪县(潼川州治所)、ZJ县进入。 其次就是渡过沱江,绕过云顶城进入。 或者绕道到川东,通过LQZ区进入。 云顶城乃SC抗蒙八柱之一,其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其东与炮台山锁江相望以扼沱江金堂峡江防; 西控成都平原以拱卫成都; 南凭水磨河之深谷险水以临怀安军通往成都东山五场之通道; 北恃危隘高定关与小云顶山互为依托而控成都至潼川府之孔道, 这云顶山实扼成都东面之门户而为东西川之要冲。 当日援助成都,杨轩亲率兵马驻防云顶城达数日之久,手下情报参谋、推官潘梦科更是JT县人士,对云顶城周围地理环境颇为熟悉。 这一天率部赶到金堂峡口,早有探马来报,张文秀率部退出潼川州之后,即率领重兵驻防云顶城以挡住大军的去路。 看着前面滚滚的沱江,令马鸣銮率领炮团沿江建立炮台,令人打造筏子,然后派出水鬼跳入江水中,将一条一条筏子连起来,以利于大军渡江。 望着下面的滔滔江水,虽然水流甚为湍急,但沱江在金堂峡连续转弯,在出峡谷之后形成一个巨大的堆积平原。 现在忠义军在平原下面办理处渡江,如此水流较为平缓,远远的只见水鬼不断跳入滚滚江水中,先拖着筏子,如此慢慢的向前延展,形成两条宽四米的浮桥。 水手在浮桥上面来回不断的摇橹拖拽,以避免浮桥不被吹散。 在浮桥上下游三十米处,有二十多艘小船已经放入水中,岸边忠义军将士不断集结,看来准备渡过沱江。 张文秀眉头紧锁,看来忠义军这次准备充分,基本上抱着必胜的信念,想到这里,不由得暗自叹息。 张文秀虽然水性颇佳,但总不会率部跳入水中与对方来回厮杀,现在只有让各部加强防备,待忠义军走近之后再行厮杀。 如此到了中午,浮桥铺过江心,恰好在射程范围,张文秀一声令下,架设在山上的火炮对着江心开炮。 但这个时候火炮发**度实在不敢恭维,十多发炮弹打下去,只有一发落在浮桥上,砸起巨大的水柱。 而看到对岸已经放炮,忠义军的2斤炮率先开炮还击。 2斤炮属于小号红衣大炮,其性能与后世挖掘出来的吴三桂大炮相同,散弹发射距离约在200米左右,实心弹发射距离更在500米以上。 无论是射击精度,还是射程,这2斤炮都在大号佛朗机炮之上,对准江对面流寇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