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第一次大朝会 (第2/2页)
吏部尚书高弘图奏对道:“臣举荐史兵部入阁。” 高弘图此言一出,许多大臣纷纷出班附议。 史可法为先帝钦点南京兵部尚书,赞理南京守备,而且资格也老,又是老好人脾气,虽然在拥立新君之事上被马士英摆了一道,但是却在官场上依然威望卓著。 有资格入阁办事的最少都得是六部九卿的正印官,而且出身清贵,最少也要为三甲进士出身,可不是一般人能随随便便担任的。 史可法众望所谓,朝堂上一片和气,看起来确实有新朝新气息。 按照规定,内阁大学士总共有六人,一共有六个级别:分别为“四殿”、“两阁”。四殿者,中极殿大学士(原为华盖殿),建极殿大学士(原为谨身殿),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两阁者,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就算史可法一人入阁,还有五个名额。但是在推举了史可法之后却在没有人推举其他人选,这不免有些怪异。 东林党人在迎立潞王一事上上蹿下跳,来回奔走,为的就是能够在新朝廷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是为何此时却只推举史可法一个人,而没有东林党诸位大佬的名单。 这事有点不正常啊,朱成暗自琢磨着。他不缺乏聪明,但缺乏政治经验,这不是光靠聪明就能解决的。还得仔细观察。 史可法入阁,这也是朱成心中原本就有的打算。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史可法入阁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朱成道:“史可法公忠体国,从今日起加东阁大学士衔,入阁办事,仍署兵部。” 史可法闻言上前跪拜谢恩:“臣史可法拜谢陛下隆恩,为国尽忠,死而后已。” 虽然之前和皇帝推心置腹过一次,但是史可法事后还是觉得有点不安,担心会在新君心中留下不好印象。但是此刻听到自己入阁办事,心中也是激动不已。
本来按照规矩,入阁当了大学士之后,就不能再兼任六部九卿了。史可法原来的兵部尚书就得辞掉。但是皇帝陛下却依然让史可法署理兵部,极是皇恩浩荡,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中兴朝太缺人才了。 谢恩过后,史可法又奏对道:“陛下,如今朝廷新立,百官缺位不齐。六部如今尚有礼部、刑部堂官缺位。九卿全部缺位,请陛下圣裁!” 朱成虽然对明末这段历史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具体的人事并不在行,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既然史可法如此说来,必然心中已有人选。 “阁臣可有合适人选?”皇帝垂询道。 “陛下,在籍礼部侍郎钱谦益曾在先帝时任职礼部,熟稔礼部事物,臣举为礼部侍郎,署理礼部尚书。”史可法奏对道。 朱成终于有点明白了,这应该算是一种政治交换吧。东林党官员推荐史可法入阁。作为交换,史可法举荐钱谦益官复原职,作为回报。 钱谦益虽然是个官迷,但是好歹在自己即位之事上也是出力不小,朱成也就准了。 “准奏,着钱谦益回朝,任礼部侍郎,署理礼部尚书。”也就是说让钱谦益以礼部侍郎的位置暂时代理吏部尚书。毕竟他是起复,也不能一下子就给整成尚书。 “崇祯朝督察院左都御史刘宗周秉性刚毅,忠勇任事,臣举荐其为左都御史。”史可法又奏道。 刘宗周也是东林党人,而且还是大明朝最让人头疼的言官头子,这让朱成有些踟蹰起来。不过他并不担心这些言官能成什么气候。 “准奏,着刘宗周还朝,任督察院左都御史。”对于史可法这个现在唯一的阁臣,皇帝陛下给他面子,帮他树立权威。 “陛下英明,臣谢陛下恩典。”史可法躬身谢恩。 “阁臣,如今内阁六人尚余五人,可有推荐人选?”皇帝向史可法垂询道。 一旁的马士英一下子注意力集中起来了,盯着史可法。本来他是封疆大吏,地方大员,是不需要上朝的。但是马士英在拥立中立下大功,上殿同朝也没人敢说什么。 作为马士英,最迫切的自然是想借这次的功劳进入中枢,入阁拜相,但是一直等啊等的,却一直没有人推举他,让他好生郁闷。仿佛这些文臣把他忘掉了一样。 好不容易听到皇帝垂询史可法,马士英自然紧张了,不知道史可****举荐何人?不过想想自己摆了史可法一道,马士英心中又晦暗起来。 史可法还未曾开口,却有一人出班奏道:“臣举荐诚意伯刘孔昭入阁办事。” 此言一出,众臣哗然,纷纷侧目,却看见说话的正是魏国公徐弘基。 PS:这两日没有更新,实在是因为思路堵塞,痛苦不堪,无法下笔。这根源还在于老猫自己在历史知识和文笔上的先天不足。对于历史知识,朝堂常识都是一知半解,略知皮毛。如今却要以一个皇帝的身份开天辟地,从在野转到了庙堂,实在是勉为其难,羞愧不安。 这两日一直在看某大神写的一部明朝架空的网文,既收货良多,又自愧不如,越发感觉到无知者无畏,知道越多越感觉无知的道理。对于懵懂冲动之下就敢涉足历史网文心中不无惭愧。 但是说这些并不是说想太监这本书,既然已经写了这么多,这么多朋友关注,那就必须继续写下去,再艰难也得硬着头皮写下去。当然,局限于自己的古文水平和历史知识,恐怕会遏制不住的向着小白文的深渊滑去。但是老猫却想,即使是小白文,也要做个有点深度有点水平的小白文。 老猫需要诸友的支持和鼓励!那是我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