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惊天大发现(下) (第2/2页)
爷子,最近正在整理以前的文件档案,对于这些书籍感兴趣是必然的,但他一代大儒,贪念是不会有的。 再次下到地宫里,在赵老爷子对金银一片的赞叹声中,张骁臣小心的翻看着那些书籍信札。 他情绪忽而兴奋,忽而紧张,最后当看到信札时,眉头越皱越紧。 那些都是来信,原本的火漆封口早已被打开。 张老爷子看了一封又一封,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直至铁青。 我们静静的等待着,不敢打扰他。赵殿奎老爷子这时候玩的不亦乐乎,抓起这个看看,又摸起那个瞅瞅,还找出一串珠子戴在脖子上,就差没带个相机来拍照留念了。 许久,张骁臣终于看完了所有的信,长出一口气,稳定了一下情绪。 我们赶紧围上来,问:“怎么样,有什么发现?” 张老爷子苦笑着摇摇头,说:“没想到,没想到啊!” “什么没想到啊?”我问道。 “上去再说吧,反正已经过去了这么些年,都是往事了,把东西都小心的放好吧,最好放成原来的样子,这些东西看来必须要交给政府了。” 我们归置好东西,搀着恋恋不舍的赵殿奎,一起出了地道。 只等出了古庙,来到老李快餐殿内,也就是我们第一次聚餐的那个小饭馆,张骁臣才告诉了我们他的发现。 发现不止一个。 这个分舵的舵主姓姬,一共是父子两代。早年参加老龙头战役时,也曾出过力,打过西洋鬼子,并缴获了几把西洋佩剑。 也就是在老龙头战役中,姬舵主结识了清政府的官员,当时他还不是舵主。上一任舵主姓什么不知道,信中以“干老头”称之。 本来,义和团在山东巡抚袁世凯的围剿镇压之下,形势甚为危急,但经过老龙头战役之后,姬舵主搭上了清廷的天线,成为了清兵的内应,在暗杀了“干老头”之后,姬舵主成功上位。 此后的二十多年,姬舵主一直为了分舵的生存和壮大努力着,由于内应有功,不知怎么搭上了袁世凯的线。
在孙先生一次北伐之时,姬舵主也作为青帮力量混入革命军,为辛亥出了把子力。 等到袁大头要复辟,革命军二次北伐之时,姬舵主又被袁收买,成了专职内应,导致了北伐失败。可惜袁大头无福,北伐失败了,他也遭了天谴,一命呜呼。信中提到,袁总统本不是凡人,而是蛤蟆精转世。 到了二几年,姬舵主也没有完成自己的大业,依然是分舵的小舵主。一是因为社会动荡,他暗中另攀高枝的事不敢说;二是总舵中有一位厉害人物张敬尧,此人虽然只是总舵三把手,但为人聪颖,判断力强,看事透彻,对分舵控制力极强,分舵的人没有敢犯上的。 到了三十年代,和当地土匪的通信中提到,由于总舵和张敬尧的存在,无法下山打秋风,姬舵主设法激起张敬尧的国恨家仇,使他踏上关外杀敌之路,并请人在关外给予“照顾”,万不能使他返回关中。 为了激起张敬尧的怒火,姬舵主在两年多前,请军阀帮忙,想办法让日寇在关外搞的动静再大点。 谁料想,东北有东北王张作霖镇守,日寇不敢胡来,恰逢南京政府打击奉系军阀,日寇在东北不敢作乱,干脆搞了个大的行动,那就是“济南五卅惨案”。 不能不说,在这次历史事件中,有姬舵主的影子,最起码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催化剂。 但就是如此,张敬尧依然没有离开总舵,直至“九一八事变”,他终于愤而出关,踏上杀敌报国的道路,最终客死关外。 讲到这一节,张骁臣老爷子已经潸然泪下。 大概济南惨案触动了姬舵主的良心,如果他有的话,也可能完成了张敬尧出关,多年的压力突然放下,张敬尧出关不久,姬舵主就一命呜呼了。 小姬舵主即位,继承了他老爷子的遗志,继续战斗。 小姬舵主觉得现任圣女的圣龙护体很玄乎,想把圣龙请到自己分舵,借此把分舵发扬光大,有朝一日吞并总舵。于是借着一次回礼,把小娴偷了出来,囚于地宫。 为了把小娴练成“毒龙”,他喂了小娴各种毒药,结果小娴竟能不死,当时被他看为真正的圣龙转世。但他不知,小娴原来是吃的各种名贵中药,其中不乏解毒圣品。 书籍中记载了,每次小娴服毒之后,都会萎靡不振,甚至满地打滚,但往往都能挺过来,堪称奇迹。随着药量加大,小娴的反应却越来越小,可身体越长越大。 小姬舵主自然不知小娴的名字,以圣龙称之。 开始小姬舵主进地宫,小娴瑟瑟发抖,但随着小娴越来越大,恐惧感日消,仇恨日增。 讲到这一节,洪奶奶又泣不成声,她能想象小娴吃下毒药的痛苦。 日寇全面侵华,小姬舵主成了地道的汉jianian,小鲁庄的日寇侵华万人坑,就是小姬舵主的杰作。 但好景不长,到了日寇投降,解放战争爆发,随即该地区解放,小姬舵主的好日子到了头。因为怕附近的百姓搞清算,他仓皇出逃。奈何此时小娴已长大,地宫他再也进不去了,但小娴大概因为从小的畏惧,也没有敢将他杀死。 最后一封来信,是南边****一位将领写来的:“长学兄,时局不待,及早脱身,来信言道多年积蓄不能带出,以吾看来身外之物,弃之如履而已。” 姬长学,大概就是小姬舵主的名字了,但不知长学是不是他的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