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七章 乘胜前进 (第1/4页)
第四十七章乘胜前进 恶水行船,眼看将临灭顶之灾,于惊涛骇浪里苦苦挣扎,终于化险为夷,将足下之舟驶向目的地,那舵手会是什么心情?疆场对垒,被敌方重兵围困,于危机中背水一战,终于杀出条血路摆脱困境,回马交锋反败为胜,那将士会有什么心情? 曾有为勇立“军令状”浩气凌人,争得了粉煤灰砖新工艺继续投产的战机;刘忠才巧解事故谜妙手回春,取得了新工艺投产成功的奇功异效。一时间,犹如云开日出雾散光耀,新产品车间捷报频传,整个市属砖瓦厂喜气洋洋。 技术革新之树终于开花结果,企业改革的第一个突破口终于被顺利打开,艰辛的cao劳得到收获,美好的希望变成现实。面对新产品车间产量激增的生产报表和成品库场上几十万块质量优异的砖头,曾有为真是心花怒放,如尝到佳肴美酒般地陶醉。 刘忠才出院回厂上班后即告知过他,对新工艺产品的全面质量捡验尚须一个星期的cao作时间。打从新工艺试产前参加地区建材行业厂长经理培训班学习起,至回厂后突然遭遇倒坯事故之争,整整二十几天的反反复复,他全身心都投入到力争工艺改革成功的斗争中去,而今才从如煎似熬的烦乱心境里解脱出来,长长地松了口气。利用等待产品质量捡验结果的时间,他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坐下来,开始处理长期积压下来的那些文件报告,该批办的批办,该传达的传达,该开业务会的开业务会。由于心情轻松,工作效率奇佳,几天下来,一些拖着未办的行政事务得到快速处理,还在傍晚时分陪妻子去公园里散了几回步。 这天上午,曾有为刚刚到厂上班,推开办公室的门,一眼就见到桌上放着化验室上交的一叠整整齐齐的质量捡验报告单,连忙坐下来准备仔细阅读,但见那报告单下边还附置着两张信笺纸,刘忠才的笔迹映入眼帘—— 小曾: 十年矢志,一朝报国。靠了党的三中全会,靠了你的勇敢开拓,多少年梦寐以求的粉煤灰砖新工艺终于投产成功。我的心血没有白费,这是值得庆幸的。经按部颁技术标准规定进行成品质量捡验,六项外观指标和四项物理性能指标全部达到并超过一等品标准,产品质量优异,完全可应用于高层民用建筑砌墙。但是,这还是本厂自捡,如欲广开销售门路,还必须争取省市质捡部门作出质量捡验,最好还应将整个新工艺项目上报省级科技领导机关作出产品技术鉴定。这个工作自然要靠你去筹划,本人无能为力。另外,我还有个想法,希望我们的工艺改革不仅能在本厂创造生产新局面,而且能推广开去,引起全国范围硅酸盐墙体材料生产的技术飞跃,这个事情是我的任务,我将为此再作努力。其实,对我们这家有着二十几年历史的砖瓦老厂来说,现成的粉煤灰砖工艺改革不过是走了第一步。一方面是粘土老砖瓦产品原料惭缺,高价买土远途运输,成本增加利润下滑;另方面是电厂废渣不断泛滥,粉渣原料不需成本垂手可得,开发新产品前景广阔。多年来,在艰辛孤寂的境况下苦苦摸索,粉煤灰砖的工艺改进不过是成果之一,用粉煤灰和各种废煤渣为主要原料,以水泥、石灰、石膏等为附料,制成瓦片和空心墙体砌块等新产品,我也做过实验研究,积累下不少科研资料,前景相当乐观。我寄希望于将来。 知音难觅。但愿我们俩能再携手合作几年,以酬壮志!……可不知什么缘故,我有个预感,这种携手合作恐怕好景不长,区区理想又是纸上谈兵…… 大刘匆启 双手紧握薄薄的信笺纸,目光久久地在字里行间巡游。曾有为忽然望见天穹深处一颗耀眼的明星在闪闪发光,望见一颗金子般赤纯的心在频频跳动,望见一腔钢水般灼热的血液在汨汩奔泻! 八年来歧路徘徊的新产品质量跃上去了,如何打开销路,必须努力——多么宝贵的提醒! 工厂一隅小小车间的落后工艺改进了,还要把革新成果推广到全国去,让整个建材行业为环保事业作出贡献——多么博大的胸怀! 十年苦斗沤心沥血,不仅仅为了一项产品的翻身,还关心着整个厂的前途命运,研究开发更多的新型产品,创造更加辉煌的远景——多么深远的眼光! 这不只是一纸战友交心的字条,这简直是为整个工厂铺开一幅远景规划的宏伟蓝图!志士肝胆莹莹可见,战友情谊切切可闻。感动、钦佩、欣喜、振奋,曾有为心潮如浪迭波涌。 可是,当目光停留在字条最后那几句结束语上时,曾有为却呆住了——“携手合作恐怕好景不长”,事情怎么会变得如此严重?难道局领导形而上学的事故调查和错误处置也被大刘知道了?不,不可能!这条汉子,在事业上才智出众胆识过人,在政治上却是目不暇顾孤陋寡闻,况且当初调查和处理倒坯事故之际正逄其辗转病床之时,自己到局里与党组副书记的抗争亦从未外传,他不可能察知。那么,他这个奇异的预感从何而来?真是不可思议! 呆愣了半晌,思虑再三仍不得要领。曾有为只得苦笑着摇摇头,从心坎里向战友告白:“大刘呀大刘,你这个人千好万好,就是政治上患忧郁症不好!既然知音已逄,何虑好景不长?工艺改革已经成功,我立下的‘军令状’已经兑现,事实已摆在领导机关面前,谁还会不顾是非撤我的职、调我的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即便把我调开去,咱们还是贴心战友携手合作,谁能把咱俩的心隔离开来?有党中央的决策在,有你我这样的志士仁人在,美好的理想总有一天会变成现实的呀!……” 薄薄两张信笺纸,寥寥数语贴心言,既是志士雄心的真实观照,又是工厂远景的精练概括,其价值赛过金银珠宝。曾有为小心地将它对折起来,找个牛皮纸信封装好,锁进办公桌抽屉,然后仔细地翻阅那一叠质量捡验报告单。 化验室专用的报告单,一式三份,字迹工整,数据齐全,在“捡验者”和“复核者”栏里签着朱凤兰和刘忠才师徒俩的姓名,只要再盖上厂部行政公章,便是粉煤灰砖工艺改革成功的证据、产品质量优异的标志。曾有为审阅完毕,立即到党委办公室找掌印官张达功盖上单位印鉴,留下一份自已保存,其余二份细心地装入文件袋,置入公文包,关好办公室房门,到楼外车棚里骑了辆公用自行车,先到新产品成品库场挑选几块砖头用根绳子绑好放置在后车架上,然后便骑出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