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章 枝节横生 (第2/3页)
“长字号”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事,费精劳神责任重倒不必说,稍不留神同上司意图走了岔道,政治运动一来很容易被当成靶子,总是倒霉。所以,他对事关行政、业务的职位向来不眼热不沾边,而总喜欢一心一意地当他那种“权大而务闲”的书记。别看他那局党组办公室内间房的书柜里,马、恩、列、斯、毛的著作和各种政治书籍叠放得整整齐齐,那多半是个摆设,用以遮人眼目显己身份而已,其实很少翻看阅读。他的为人处事自有他的特点——对职责范围内的公务大计,满足于上级叫咋办就咋办,人云亦云一无定见,瞎子摸象随风飘摇;对职责以外的私家利害,却是举手投足善张罗,有权就用见孔就钻,上拉下扯武断明快——说白了,便是胸无大计肚有算盘。奇怪的是,解放三十年来,就凭这“胸无大计肚有算盘”,在一连串的政治运动中,他虽然免不了脚步蹒跚,但总能适时跟上形势,捡讨加决心,一路逢凶化吉平安无事,头顶书记职衔稳如泰山;就凭这“胸无大计肚有算盘”,他虽然大不过当个中层机关干部,但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社会关系网中,却能上下划拉左右逢源,巧妙地营造家庭的安乐窝,四个子女分别参军、提干、上大学、当技工,各领风sao安贴如意,全家人居有三套住房四套家具,物美价廉舒适豪华。可以这么说,不论是公职范围内的安全系数之大,还是私家生活上的实际水平之高,在本市千百名中下层领导干部中,他都属屈指可数,即便县团级领导职务的关老头也不比他好,他常常为比而自满自足。去年初,闻知刚刚平反复职的关向荣正在筹建市建材工业局的新机构,他连忙上门拜访老首长,一番推心置腹的叙旧谈心,转弯抹角地表达了自己“愿与老首长并肩战斗”的心意,竟然获得对方的赞许,不久,便从基层建筑公司党委书记一跃成为市建材局党组副书记,职务又升了一层。来建材局上任以后,关向荣宝刀未老,大刀阔斧地搞企业改革试点工作,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使他如堕五里雾中。面对从中央到地方思想解放的滚滚浪潮,他不得不相跟其后尽力配合;但闻听到同事间纷纷扬扬传播的关局长“离经叛道”之类的流言,他又时时感到忧心忡忡。为此,在工作上,对待关局长的执政方针,事关原则大计的他勉强附和空表支持;涉及具体杂务,他又常常闹点别扭唱些反调。他一直像个走钢丝的演员,摇摇摆摆晃晃悠悠,竭力保持自身利益的平衡。譬如说关局长破格委任刚从部队转业的青年人曾有为当市属砖瓦厂厂长并力主扶持其“想入非非”的企业改革方案时,他压根儿就不放心不信任,在党组有关会议上横挑鼻子竖挑眼,满腹怀疑地提出种种质疑,迎合大多数党组成员中存在的“恐右症”,硬是把人家精心规划的一整套大胆的企业改革方案挡了回去。至于对市属砖瓦厂那个新产品工艺改革方案,他不懂业务又不太关心,只是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从不过问。 这几天,郑副书记带领本系统局、处、科三级领导干部参加市建委召开的“三干会议”。上月下旬,关局长在去省厅开会之前曾和他商讨,建议将市属砖瓦厂等三单位勇走企业改革之路的经验体会作为“三干会议”上的发言材料。他审阅了各单位提交的发言稿复件后,自然而然地把汤炳权那个“立论正统”的材料定为本系统的重点发言。没想到,市属砖瓦厂那个正统理论头头是道的重点发言并未引起会议的重视,而小小的灵山水泥厂那个搞什么招贤榜解决生产难题的短短发言倒成了人们议论的热点。他不由得暗自在心底慨叹:思想解放过了头,牛鬼蛇神都出来当英雄啦! 此刻,郑副书记刚刚吃过晚餐,舒舒服服地靠在客厅的沙发上,手里拿支牙签,在细心地清除牙缝里的rou食纤维。 刚才,在晚餐桌上,他那个娇生惯养的小女儿郑美玉愤愤然地在他面前大发议论,激烈地攻击她厂里的“反改革派”,末了,还尖酸刻薄地给她厂里的两位领导干部赠了副对联:“团书记小丑跳梁骟阴风,党书记面目狰狞烧鬼火”。 “新产品工艺改革出了那么大的事故,当领导的能不着急!”他上午开会时只听汤炳权向他简单打了个招呼,还不知道市属砖瓦厂出了这么个生产事故,闹出了这么些事情,现在从小女儿嘴里了解到一些情况,心里暗暗吃惊。但他压根儿听不进女儿刺耳的见解,把头摇了几下,教训道:“幼稚天真乱弹琴,才当了两年的化验学徒,你懂些什么!” “爸爸,我说你呀,官儿不大架子不小,你了解真实情况吗?厂里工艺改革出了点事故,事故原因没查清楚,就有人出来唱反调,关局长不在,你算个一把手,小心让人牵着鼻子走,当四化建设的绊脚石哟!”郑美玉不服气地一甩那头时髦的长波浪,正要离开客厅,这当儿,听见有人敲门,便跑去开门。 说到曹cao曹cao就到。门开处,走进来的正巧是自己厂里的党委书记。 “哟,是汤书记!你来得巧,我爸爸正想听你汇报哩。你是来找后台的吧?”年轻的娇姑娘任性,劈面就给人难看。 “唔,美玉在家呀。”汤炳权并不计较小姑娘的冒犯,宽厚地笑笑:“你爸爸是我的上级,同他谈谈工作,这不能算找后台嘛。哈哈!” “美玉,你也不讲点礼貌!还不叫汤叔叔!”郑副书记见女儿过于放肆,斥责起来。 “好吧,好吧,汤叔叔,郑爸爸,你们都是书记,快谈公事吧。我看电影去啦。”郑美玉把汤炳权让进客厅,一扭屁股,留下一阵鼓点似的皮鞋响声,转眼便没了踪影。 “我这小女儿任性得很,你别跟她计较。”郑副书记热情地站起来让坐。 “高干子女嘛,有点优越感在所难免。”汤炳权并不是郑家的稀客,也不客气,熟门熟路地在主人旁边的沙发上坐了下来。 郑夫人从房间里出来,给客人端茶递烟。 “龙井”茶溢香,“前门”烟缭绕。 汤炳权的资历虽不比郑副书记高,但一直是同一工业系统的基层领导干部,两人常常在各种会议上碰面,早就相识了。十二年前****初兴时,在一个偶然的机缘中,两人都被造反派打成“走资派”,关在同一个牛棚里共过-段患难。当时的郑副书记对突如其来的**********很不理解,整日价惶恐不安愁眉不展,一时放不下官架子,常遭造反派的无端欺辱。汤炳权看在眼里笑在心里,视他为愚态可掬的“难兄”。有一天夜间,天下造反派倾巢上街游行庆祝毛主席“最新指示”发布,牛棚看守松懈,他俩躲在一个角落里悄悄聊天。汤炳权向郑副书记大发“****垮台、****掌权、看准风向、顺水行船”的见解,连安慰带点拨,把自己对局势的估计和对前途的预测尽兴倾吐,一时使得政见朦胧的郑副书记茅塞顿开。果然,其后不出数月,汤炳权因几次“认罪捡讨”,堂而皇之地被造反派“解放”出了牛棚,不久又传来他当了市属砖瓦厂革委会主任的消息。郑副书记相跟其后急起直追,不厌其烦地主动捡讨认罪表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