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俏秋儿巧解困境 (第2/2页)
冒出一两句点睛之语,以助话兴。钱长泽以为遇到知音,大有相见恨晚之意。钱长泽兴奋之余,取出一叠手稿,说:“贤侄,这是老夫晨夕参研而成的《残局类选》,只待范西屏审稿后,才能最终完稿。内有‘三十字母’,请贤侄提提意见。” 范昭接过《残局类选》,细读‘三十字母’:布局先存根地,可关可拆最利,六三胜是九三投,铁网七三非计。行子要得实地……范昭读完,笑道:“钱老,小生以前以为,大清围棋只重争夺中腹势力,不想钱老言‘行子要得实地’,与日本围棋同理,令小生大开眼界。钱老的这首围棋技巧诗总结很到位,可谓古今第一棋技诗。” 钱长泽微笑道:“日本围棋源于唐朝,所用规则与唐宋数路法类似,只是取消了座子,下法偏重实地,开局多为小目,符合岛国思维。真是一方水土一方人。日本围棋虽然比不上我****围棋,但是,也是一种玩法,不能一概否定。”钱长泽胸襟博大,令范昭佩服的五体投地。“” 范昭问:“若钱老与范棋圣对弈,将用何等方法取胜?”钱长泽道:“西屏棋艺神龙见首不见尾,我仅是四手,如何相提并论?范昭咬定不放松,道:“那就请钱老讲讲范棋圣授四子的棋。”“钱长泽乐呵呵道:“西屏战力惊人,与之较力乃下策,我将善用让子子力,避重就轻,舍小就大,先守住实地,然后乘隙破空,一战功成。小胜足矣,不敢浪战贪功。” 范昭暗想:“这不就是先捞后洗的战术吗?凭着卓绝的大局观,对实地的把握,良好的形势判断,对古代棋圣的杀力轻轻避过,然后不战而胜。这种设想不就是二十一世纪很多人梦想着对付范施二棋圣的战术吗?原来在大清时代已经有人这么做了!”范昭想到此处,问道:“如此下棋,胜算几何?” 钱长泽捋捋须,道:“庶几可矣。”范昭道:“原来如此,钱老一定赢了不少吧。”钱长泽道:“本来是可以的,而且往往我也觉得胜券在握,但是往往西平有出人意料之举,所以功败垂成的也不少。”钱长泽叹口气,接着道:“本来看着局面好好的,突然间就被范西屏击倒了,老夫一直很纳闷哪。”范昭奇怪起来,问:“哦?竟然会这样!” 钱长泽兴致上来,取出棋具,拿出一张范西屏授其四子棋谱,啪啪摆了起来。范昭惊讶的发现,黑34夹击后,白35脱先点角,实战至白43,与21世纪下法一般无二。原来,当取地时,古人也会毫不客气啊。
钱长泽摆开棋局,范昭细看,见他处处避让,甚至有些猥琐,捞够实地后猛然打入白棋阵势,本来范昭对钱长泽四手实力还有些不以为然,但是仔细算算发现黑棋打入手段非常老辣,白棋基本无计可施,只得让黑棋回家。至此黑棋取得实地的优势。 摆止黑148时,钱长泽问:“贤侄,老夫处处精打细算,你看此时局面如何?”范昭仔细点目,发现黑好无疑,道:“行子要得实地。钱老,您这是点着实空下的吧?”钱长泽点点头,道:“确实如此,与上手对弈,避开变化,不与其力战,损失一些实地是必须的。然而,我一直以为控制实地很精准,在我可接受范围内,以为最终我小胜无疑。” 范昭问:“如果不出意外,您觉得能胜多少?”钱长泽道:“我认为能胜一子。但是,西屏的功力出神入化,防不胜防啊。你看——”接着,钱长泽摆出下一步,白159在右上黑角中夹了一个。”范昭看了,算算变化,觉得白159夹不成立,道:“您接住就可以,白对杀不利。官子也不便宜。”钱长泽道:“贤侄,你局部计算得不错,但是,看这个。”接着,钱长泽在左下角白棋下了一个连扳。范昭大惊,道:“难道白的意图是借对杀造劫材?我看看。” 范昭仔细算算,发觉此劫打过,黑亏损无疑,道:“这是实战?”钱长泽道:“不是,我算到不利,于是这里忍了。”范昭听罢,对钱长泽的棋力有了改观,暗中认为钱长泽的这番细算官子的功夫有业6水平无疑。钱长泽继续道:“这里亏损,满盘皆输。前面如意算盘作茧自缚,连翻盘都找不到所在。棋差一着,缚手缚脚,与范西屏弈棋,想腾挪躲闪控制实空取胜,难于上青天。唉。”说罢意兴阑珊,不再摆下去了。 范西屏的手段,范昭深有体会,所以,深深理解钱长泽的心情。两人继续聊棋理,钱长泽认为,围棋之道乃是黑白棋子落于纵横一十九路棋盘,上合周天之数,规则应当至简至易,方合棋道。至于棋局出现诸如“万年劫”、“长生劫”和“盘角曲四”等特殊棋型,应当靠实战解决,双方皆无话可说;如果实战无终局,如“三劫循环”和“四劫循环”等,可视为和局。实战终局的标识很简单,就是你PASS,我也PASS,则棋局终止。 钱长泽高谈阔论,范昭频频点头。范昭简单总结一下,觉得黄龙士成就于棋悟,施襄夏成就于棋道,范西屏成就于棋艺,而钱长泽则成就于棋理,三人在围棋上的所得和阐述各有千秋。 范昭告别钱长泽,暗忖钱长泽与吴清源时代日本著名业余围棋名宿、围棋评论家安永一相似,当年,安永一与木谷实、吴清源合著了著名的《围棋革命-新布局法》,震动日本围棋界。 注1:秋儿吟诗出自王安石。 注2:20世纪30年代,吴清源在日本下棋前,总要通读一遍《道德经》。结果,吴清源打败了所有的对手,登上了围棋的顶峰。他说:“我的对手全是日本棋坛的杰出人士,就棋艺而言,我与他们之间几乎没有差别,我之所以屡屡获胜全在于精神因素。”日本棋坛的另一位顶尖高手坂田荣男曾坦率地说:我不认为吴先生的棋艺有多么高。可是,他总是败在吴清源手下,却弄不明白为什么,其实,正是道德经的“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吴清源称之为“平常心”。 注3:围棋中的规则胜:吴清源于1948年与岩本薰十番棋中的一局,终局时岩本以自己劫材有利为由不肯粘劫自损一目,最后日本棋院根据当时围棋界最高权威二十一世本因坊秀哉名人在世时,劫多一方可以不补的说法,判定“黑不必补,白一目或二目胜”。由此,1949年10月2日,日本棋院颁布了世界上第一本书面规则“围棋规约”。但是围棋规约规定“有劫要补”,恰巧和本因坊秀哉的说法相反。1959年吴清源与高川格三番棋第二局又发生了纠纷,终局时,高川格要吴清源按照围棋规约第四条判例规定,自补一手。吴清源劫材有利,认为应按实战进行,规约怎么可以硬性规定单方补一手?!几个月后,最后吴清源被同意补一手,不补吴执白半目胜,补了吴半目败。 有趣的是,2011年9月1日,日本天元战预选赛中,小林光一九段执黑“1目半胜”潘善琪七段。但是从棋谱看来,潘善琪应该赢半目。《日本围棋规约》第10条第4小条规定:双方确认胜负后,结果不能改变。所以,等比赛结束之后,潘善琪七段发现情况不对,再向日本棋院反应时,由于离席相当于承认之前的对局结果,日本棋院驳回了他的请求,也永久地留下了一张标注为“黑棋1目半胜”的白棋胜局棋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