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驳论 (第2/2页)
?” 一个一看就是个德高望重的白胡子老头说道。 而不远处一个同样的老头却是唾沫横飞道:“野兽之道在于茹毛饮血,草木之道在于枯荣有时。樵夫打的是柴,渔人捕的是鱼。你我或修体术或修念力,可悟的便是体术的道和念力的道,哪里一样?” “道者为源,恰如江河之水滚滚而去汇于海洋。”第一个老头面红耳赤的说道:“所谓万流归宗,木生于土,落红为泥;气存于身,人死归天;一切大道皆有来去,自然相同!” …… 随着问题的出现,众人的观点也开始出现分歧。不久之后终于变成了一个辩论吵闹的场面。 印瞳优哉游哉的看着几十个老头挤成一堆互相斗嘴,一个个横眉竖眼,须发凌乱,而林瑶完全看傻了。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法门会是一个切磋比试的机会吗?”印瞳笑着对林瑶说道:“因为无论是探讨还是询问,最后都不会是和睦友好,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骄傲和道路,自然便有自己不愿妥协的东西。到最后,都会变成一场互相否认的驳论。论道辩理,就是打口水仗。你还小,又没见过世面,可能不太习惯这种场面。” “那这么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你一言我一语的,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林瑶目瞪口呆。 “等到有人实在受不了了出来劝架,或者……等到有一方实在没力气了,自然就不吵了。”印瞳有些恶劣的调侃道。
林瑶嘀咕道:“我还以为各大门派的精英修道者一起辩道的场面是很上档次很高级的呢。” 印瞳哈哈一笑。 终于,过了一会,有人受不了了。 是谁受不了了呢? 繁一大师为首的七大名门长辈们都是自持身份,尤其是繁一,佛门讲究的就是一个清心寡欲,随他们吵得热火朝天,繁一倒是自始至终微笑打坐,都快睡着了。受不了了的,是暮夕、苏筠、李若缺他们。 明空、毋什两个佛门弟子也学长辈,别人吵得欢自己就当看不见。可是暮夕、李若缺、苏家兄弟都是年轻人,看着一群老头子面红耳赤的吵吵个没完,总算是受不了了,最后嘀嘀咕咕商量了一下,让苏尘出面调解。 于是苏尘盘腿而坐,很难得的摆出严肃的嘴脸,像个神棍一样大声说道: “其道也同,其道也异。” 老头们顿时停了下来,齐刷刷看着苏尘。 这时暮夕她们选择苏尘的好处就体现出来,这么多年老前辈看着自己,苏尘没有一点不好意思,而是更加嘚瑟的装模作样,说道:“道同者,樵夫砍柴、渔夫打鱼、草木枯荣、野兽生存,需遵时令,四季有序,春生秋寂。天地有序,生死有常,无论何物,总有来时,总有去处,其为同道。” “道异者,樵夫靠山吃山,渔夫靠海吃海,草木者静,野兽者动。符道与阵道不同,体术与念术亦不同。万物终归五行,土为厚重,木为枯荣,水为柔善,火为爆烈,金为肃革,不可一概而论。恰如天地之差,四时有别。” “我们争论的,并不是道的不同,因为道不在乎同或者不同。只是我们各自的观念不同,所以我们争论的是自己的内心。” “想法不同,才有迥异。” “恰如风中之幡,是幡动,是风动,还是心动呢?心同则道同,道同则相投啊。” 苏尘侃侃而谈,一番论道让那些名宿都不禁点头。虽然他的这说法有些墙头草之意,但是总归没有偏向,老头子们都还是满意的。 但是这时,却又不知是谁问了一句:“那若是道不同呢?” 众人顿时一愣。 却听到一句带着霸道威严,气势凛然的声音。 叶秦川突然插嘴,带着理所当然的语气说道: “道不同,不相为谋!” …… 如果说书中的每个角色都用一句话来概括他的定位或者说特点的话,叶秦川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很霸道,很直接,也很泾渭分明的一句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