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镇国王扶危济困 (第2/2页)
只见从东来了人三个:妇人同着(领着)一幼童。推定独轮车一辆,车上一人用被蒙。手足冻木不知觉,人倒车翻在雪中。只见他浑身都被琼瑶没,(这里的琼瑶不是现在的著名女作家,而是指在古代有三种解释:①美玉②比喻别人酬答的礼物、诗文、书信等③比喻似玉的雪,这里只得是第三种意思)哭不出来口内哼。爬起跌倒好几次,追体筛糠面色青。 高国公一见心不忍,忙令仆妇唤来家丁。孙王二氏如飞去,不多时唤到家丁人四名。 张和、王平、李清、赵泰向前打千儿,问:“爷呼唤有何吩咐?” 高公用手一指道:“你们快去把那雪中跌倒之人抬至房中,与他些暖汤热饭吃。等回暖过来,带来见我。”家人们答应,如飞而去。 高公与夫人回至行舍吃茶等候。良久,仆妇上前回说:“那个贫苦人吃了汤饭,饱暖了,要来叩见千岁。” 高公、夫人说:“唤他进来。”不多时,只见一个中年妇人同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子走进房中,双双跪倒。 那妇人叩头说道:“贫妇人是那里的造化!本因冻倒雪内,自分必死,幸遇佛心的老爷、夫人,搭救活了,又赐香汤暖饭,真是重生父母,再养爹娘。此恩此德,谅我这穷花子今生今世也不能答报,(穷花子:就是以乞讨为生的人统称为穷花子或叫花子)只好来生来世变个驴儿马儿、猪儿狗儿,再答报大恩便了。惟愿老爷、夫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孝子贤孙都作大官。”说着,不住的磕头。 引的那些仆妇丫鬟都抿口而笑,老爷、夫人说:“你且起来,我有话问你。”妇人和那个小子起身,站在一旁。高公说:“你是何方人氏?姓甚名谁?因何至此?细细说来。”
妇人见问,目中落泪,说:“老爷、夫人容禀: 小妇人,家住山东曲阜县,本是平安村内民。丈夫名叫任守理,自幼儿残疾痨病身。这是小叔任守志,喑哑喉咙是废人。家又贫穷无田产,仗着我说媒接喜度光阴。偏遇连年遭旱涝,米贵如珠柴似金。无奈投奔收成处,打听得此地丰登土脉纯。 一路儿夫犯了病,昨朝沉重命归阴。店家撵出不容住,我叔嫂举目无亲苦万分。回家腰内无盘费,在此栖身难靠人。偏遇老天降大雪,腹馁衣单怎么禁。倒在雪中刚待死,幸逢千岁与夫人。施恩搭救回阳世,不然定作九幽魂。虽然目下得饱暖,到明朝依然无地可存身。”妇人说到伤心处,哑子一傍恸泪淋。 高国公不住将头点,对夫人开口说道:“夫人,你看他叔嫂二人可谓苦之极矣!” 夫人道:“老爷既然怜悯,何不施恩资助,周全到底?”高国公点头问道:“你如今还是回家,还是投别处呢?” 妇人道:“家中几间破房,已拆变作了盘费,回家何处栖身?” 高国公说:“既然如此,我那坟墙外几间草房,尽可居住,你叔嫂二人就住在此权且替我看守坟茔。与你一口棺木。先埋葬了你夫主。再与你些柴米棉衣,过了残冬。与你叔嫂十亩田地,来春耕种,足够你叔嫂糊口。等有了底本,再回故土,何如?”叔嫂闻言,双双拜倒。 那哑子纵不能言,心里明白,这番感激一言难尽,不住的叩头。朱氏说:“千岁、夫人这样大恩,我们情愿在此尽心竭力看坟到死,还提什么回家!” 当下高公命家丁安置他叔嫂二人草房住下。雪已少止,遂同夫人又到坟前焚香化纸,恸哭了一场,这才上轿回家。进了上房,唤过总管郑昆,当面吩咐与朱氏棺木一口、棉衣两件、铜钱十贯、五个月的柴米。 又对管家郑昆吩咐道:“自冬至日起,在本庄紫竹庵施舍粥饭棉衣,到来春清明方止。贫不能娶、死不能葬者。量人资助,千万仔细察问明白,莫为jianian人所骗,遗笑於人。 至于那些佃户的租钱亦自明年始,丰稔之年,收起满租;八分年景,收租六分;半成之年,止收三分;若逢大歉之岁,一概免租。盖庙修桥,随时布施,出入帐写清,一月一算,禀我知道。”郑昆一一领命而退。 过了新年后,天子给的守孝时间已近,正该面圣谢恩,不敢少停,遂打点上京。家事交与郑昆、梁氏料理,记下帐簿,一年上京呈算。择了吉日,车马起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