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彤宇 (第1/1页)
“我是想帮他转介的。可是他先是在预约的时候怎么也不肯说出实情,今天见面的时候也是吞吞吐吐,我费了半天劲儿才问出来。后来我想,凡事都有个第一次,我总不能一辈子不接特殊案例,只好慢慢琢磨了。” “碰上这种人,也真是没办法。那你自己小心点,要是不行还是转介出去吧。” 凌肃点点头:“我知道。你今天又有手术吗?” “是啊!唉,又是一个脑出血的,才39岁,命是保住了,但他这后半生算是玩儿完了!”张彤宇满脸惋惜的叹气说。 凌肃听了心中也是一阵难过。39岁而已,比他们俩也大不了多少,想必孩子也不大吧?人生就这么结束了吗? 想到这儿,她忍不住问道:“这个人情况很严重吗?他的妻子孩子都在吗?” 凌肃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她知道,这么年轻就得这种病的,一般都是男人,而且多半还是混得不错的那种男人。 果然,张彤宇的回答完全验证了她的推测:“很严重,不然也不需要开颅手术了。他父母妻子都去了,孩子没去,估计上学呢吧。一家人哭的啊,看着都揪心!据他家人讲,他是在应酬的时候突然发病的。” 凌肃放下书,拍了拍张彤宇的肩膀。张彤宇也借机揽住了凌肃的肩膀,让她的头靠在自己的肩膀上。 凌肃一直不习惯这种亲昵的举动,不自然的扭了扭脖子。张彤宇伸手按住她的脑袋:“别动,待一会儿。” 凌肃只好别别扭扭的靠在那儿,一动也不敢动。 他们两口子是大学同班同学。他们之间并没有那么多浪漫的爱情故事发生。而其实大一大二两年,他们就只是普通的同班同学而已。没有新生入学时的邂逅,也没有初次相见时的怦然心动与一见钟情,更没有不经意间的英雄救美。 后来他们在一起了以后,彼此才慢慢的了解到,对方都曾经有过那么一个高中时期的“异性好友”。 刚上大学的前两年,旧同学的感情余温还没消逝,新同学之间关系也没那么亲密,所以他们与高中同学的联络比较多。 凌肃那时候就与自己的高中男同学沈志翔一直保持着比较频繁的联系。当时手机产品还没有普及起来,他们联络的方式主要是通信以及用宿舍的固定电话通电话。 沈志翔在几百里以外的另一座城市的一所大学里读工科。那是一个性情腼腆,帅气稳重的男孩子,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似乎都是无可挑剔的。 但隔着那么远的距离,即使时常通过纸页和电波传递彼此的信息,也还是如同隔靴搔痒般,总像少了点儿什么,始终无法准确读到对方的内心深处去,也就不可能触摸到另一个人最敏感的心思。 在高中那段最艰苦的日子里,两个同样成绩优秀的好学生走的很近,但因为特殊时期和一样内敛的性格,他们之间从来没有说过超越界限的话,互相聊得最多的还是学习与高考。 凌肃的想法是,高考以前她什么都不会想,一切等到各自考上大学以后再说。 只是那个时候她没有想到,空间和时间的距离会改变一些事情。也或者,并不是改变,而是那个人当初就没有想怎么样。他有过的那些让她误会了的举动也许也只是给双方枯燥沉重、暗无天日的高中黑色岁月抹上了一丝温暖的色彩罢了。 除此,并没有其他任何特殊的意义。 当凌肃进入大三学年的时候,她逐渐感觉出了这种改变。 她和沈志翔不是只有隔空传信传音,他们也是有过见面机会的。沈志翔曾经在节假日里提前离家,到她就读的医学院找过她几回。另外,还有寒暑假他们高中同学组织的聚会上。 可是见面以后,他们之间可聊的话题却越来越少,越来越少。毕竟医学与工科,是两个完全不相干的领域。 于是升入大三以后,两个人的联络频率日渐稀少了下去。没有谁刻意为之,一切都发生在自然而然之中。
凌肃的心是失落的。有一段时间,她经常会做一个梦,梦里沈志翔正在渐渐离她远去,她想出声喊他,却怎么也发不出声音来。一着急,就醒了。 清醒之后的凌肃拥着被子坐在黑暗的寝室里,听着室友们此起彼伏的均匀的呼吸声,不禁伤感的想道:我是要失去他了吗? 可是,很快,她又狠狠掐了自己一下,命令自己不要胡思乱想,沈志翔从来就没有属于过她,又何谈失去? 凌肃虽然外表沉静内向,但内心里并不是一个柔弱无助的小女人。在那之前连她自己也不知道,原来她有一颗那么强大的内心。 说到底,就是懂得取舍。 在她意识到两个人不可能再走近之后,她决定要放弃,不再联络了。 只是,决定是做了,心却似空了一块,有些惶惶然不知所措的感觉,不知道要拿什么去填满它。 那些天,她做什么事都是心不在焉的,经常丢三落四的出错。同住的室友都发现了她的异常,有两个关系要好的还关切的问她是不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凌肃自然什么都不会说。为了躲开她们关心的眼神和探究的话语,那一段时间,凌肃除了上课就是泡在图书室。早上,她第一个起床,在其他室友起床之前就离开了宿舍。晚上,赶在图书室关门之前才离开。而午饭在餐厅解决以后就直接回图书室了。 有一次她晚上回到宿舍以后,有人问她这些天都跑哪儿去了,一天到晚的见不到人影。她就装出很开心的样子说,我最近啊,在全方位搜索咱们图书馆的有趣书籍呢,然后就一本一本的看下去,然后,就,废寝忘食了呗。 室友都知道她喜欢看书,以前也是经常去图书馆看书。只不过前两年她一般都是借回来看,很少呆在图书室里面罢了。所以她这么说,她们也都信了,后来就没人再问她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