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风云岁月_第一六一回 企业如何改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六一回 企业如何改革 (第2/2页)

到家了。”

    “你都看到了,你是行家,我算是遇到知音了。”

    “小伙子,你有什么话就痛快地讲来听听,我这人是当兵的出身,喜欢干脆,尽管说吧。”家兴想了想又说:“你不用说了,我已经猜到了,你也是想要‘鲤鱼跳龙门’,对不对?”

    “局长真是明白人,我现在是上海《青年报》的特约记者,最近报社要调我去,可是------”

    “你们单位不放人。”

    “正是,我想局长是来我们公司搞改革试点,找找你可能会有作用。”

    “这个问题我知道了,另外那天你说演出队的节目内容脱离实际,没有反映青年工人的思想要求,今天你可以说得具体一点吗?”

    “局长真的想听,我就大胆地说了。”

    “说吧,我保证不抓辫子,不打棍子。我搞改革试点需要听到真实的思想反映。”

    “我们这个建筑公司,干部,工人有一千八百多个,本市的学生分配进来的就有千把人。这千把人说是初中生、高中生,但是因为‘文革’的原因,好好读书的人不多。有些人当了泥水匠、木匠,时间一长,就不好好学习技术,文化,有点自暴自弃。有的就成了文盲加法盲,在工地上不好好劳动,工作时打牌是家常便饭。有些人是留胡子、长头发、小裤腿,甚至在工地上是酗酒、斗殴。有的青年工人派出所,劳教所,像走娘舅家是几进几出。工程队开到一个新的工地,甲方开始是敲锣打鼓地欢迎,但是弄到最后只会说:‘小爷叔走吧,早走早好!’

    再说我们做的工程浪费惊人。有人说浪费掉的材料,可以再造一幢同样的房子。有的房子造好了,下水道往往会堵塞。最后一查,是有人有意把砖头、木块扔进了下水管道。究其原因,还是部分青年工人不安心工作,希望这公司快点解散为好!”小董把公司的情况,特别是青年职工的思想实际和表现讲了个透彻。

    “那按你的看法应该如何解决?”家兴征求小董的意见。

    “局长既然不耻下问,我就实说了。依我的看法,有人想走就放他走,强扭的瓜不甜。人家有本事想走,就放人家一马,给个生路,为什么非要一业定终身,铁饭碗应该打破。至于那些不想走的,或者走出去也没有什么大名堂的,也就是说留下来的,就好好地从政治上教育,技术上培训,生活上关心。特别是在分配上不吃大锅饭,真正实行多劳多得。比如可以实行浮动工资,拉开差距,重奖重罚,不是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吗!”

    “这些建议不错,我们基本上想到了一起。那么这些女工怎么办?现在工程任务不足,又怎么解决?”

    “这些女工,还有些年老体弱,不适宜建筑行业强体力劳动的,或者转到其他单位,或者组织起来搞别的行业,如服装加工,另部件装配等等。”

    “你这是说走‘精兵简政’的道路。”

    “是这样,我看这是‘智取华山’路一条。”

    “小董,你的想法来自第一线,来自实际,很有价值。我高价收买了,非常谢谢你!”

    这次改革试点工作,使家兴摸索到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企业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吃“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干部、职工缺乏工作责任心、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归根到底是企业的领导体制和分配制度,特别是管理上的方式、方法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既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要着手从体制上进行改革,这既是企业内部要解决的,更重要是国家和上级总体上要解决的问题。为此,他写了一份改革试点工作报告给了领导。

    这时,整个上海的经济改革工作在全面推开,不断地深入发展。家兴是既抓点,又跑面,领导、指导企业的改革工作健康发展。

    可是丽绢却再三要求,希望家兴尽快从局长位置上退下来,和自己一同具体cao办合资企业。

    家兴还没有退休,怎么可以同她一起cao办合资企业呢。

    李家兴真是左右为难。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