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白玉门 (第2/2页)
为这句话写在石门之外便应是开门的办法,但实际上面写的是地宫冥物,指的应该是陪葬品,只有夜明珠的光芒才能看到陪葬品的藏处,另外关于秦血的,则是寻找始皇踪迹的线索,目的是为了找到始皇遗体所在,也与开门无关,我看还是另想他法吧! 陪葬品?遗体?李蛰弦面露疑惑,对他们说道:这恐怕是这陵墓最大的秘密,也是始皇最担心的事情,为何要留下这样的线索,难道他不怕被人盗墓么? 宫谱云忽然说道:或许这不是始皇留下的,而是项烨的老祖宗项羽留下的? 众人一惊,若是其他人留下的,倒也可能,只是项羽当初也没拦在这道门之外,他是如何知晓这个信息的,难道是卷轴所书,也不对,若卷轴有此记载的话,进墓之前,他岂能不有所准备然后再进入。李蛰弦想不通,古井入口,五行之门,青玉影壁,白玉面孔,胡人祭司,三岔道路,凝脂玉碑,这一切联系到了一起,他却想不到其中的关联,这座石殿始皇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为何直到现在都没有发现一具掩埋的尸体,没有看到一具棺椁,这里的一切到底有何关联,项烨到底在打什么主意,他是否真的知道这里的一切,到底是否存在他说的那张卷轴和项羽的笔记? 想到这里,李蛰弦忽然一怔,脑中冷不丁的浮现一个想法,对南宫说道:方才我们有过猜测,或许根本就不存在项烨所说的项羽笔记,但他既然知晓开门的办法,已然证实了卷轴的存在,证明项羽确实来过此地,并没有必要编出这个谎言—— 南宫一羽闻言一动,忍不住问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李蛰弦猜测道:或许项烨并没有说谎,那本笔记确实存在,项羽记下了一切,至于那影壁以及三岔口的事情,之所以没有记载,那是因为当时这些东西并不存在! 宫谱云闻言,忍不住道:这怎么可能,那么大一块影壁,那么长的甬道,岂会不存在的,若当真不存在,又会是谁修筑和挖掘的,目的是什么了?
李蛰弦的思路渐渐清晰,闻言忍不住笑道:你们还记不记得项烨说的,当初项羽是如何发现记载着地图的卷轴的? 宫谱云说道:当然,是因为火烧咸阳之时,密室之处黑烟不散,方才有术士察觉,从而发现了卷轴! 李蛰弦点点头继续说道:没错,大家试想一下,嬴政自称始皇帝,是希望秦王朝自他之后,千秋万代一直绵延下去,薨毙之时秦朝富有四海,强兵如云,战将千万,他怎会料到秦朝会二世而亡,要知道那卷轴中记载这里遗留给后代的乃是复国的宝藏与神兵,在他死时,必然断定当世之时,其子孙后代是不会用到这些的! 你到底想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懂了?宫谱云忍不住说道。 等等,马上你就听懂了,李蛰弦说道,始皇断定二世皇帝、三世皇帝用不到这些,是以也不会留下打开这第三扇门的线索,是以项羽不管如何,也无法进入这扇门之后,拿到那些宝藏,然而几百年之后,始皇的后代却需要那些宝藏了,这时必须要有线索,始皇会怎么办? 怎么办?宫谱云又道,而此时南宫一羽却似乎渐渐明白了过来,接过他的话头继续说道:我明白了,你是受到方才说的那面具自生的启发,你是想说那影壁还有三岔路口是自己长出来的? 李蛰弦不禁暗赞一声,南宫果然聪慧,点头说道:正是,其实也并非完全自生,那石门机关乃是墨家所造,我想始皇定然是在此地发现了一条玉脉,然后以风水术数引导玉脉,使其在影壁处生出,三岔口也是如此,原本便应该有那三条道路,只是项羽进来之时,其还是封堵状态,然而其中暗藏机关,每过一段时间,便会崩溃一些,最终就恢复了原状。 如此说来,也有几分道理,不过终究只是猜测而已,对打开这道石门也没多大用处!南宫叹息一声说道。 李蛰弦闻言也是轻轻一叹,然而他却又想到,卷轴中没有记载第三道石门的打开办法,等始皇后裔想要挖掘复国宝藏时,该如何打开这门了,始皇算无遗策,不会犯这么简单的错误,不会为了瞒住世人,也将后裔也瞒住了,其中定然有线索,若自己方才的推测没错的话,线索要么在那影壁之中,要么在三岔路之中,因为只有这两个地方是他死后随时间流逝方才渐渐涌现而出的。若说是三岔路中的另外两条里有线索,李蛰弦则有些怀疑,因为这么做的话,着实不智,一是其中若布置重重机关,则有可能误伤后人,二是若不布置机关,只在尽头留下线索,则无必要,唯一的线索只能在那影壁之上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