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索贿(韦麻郎) (第1/2页)
一轮火红的太阳从海面冉冉升起,金光四射。小岛一侧的礁岩在光束中映照中投下道道阴影,恰似一把巨大的扇面。这堆堆礁石,阶梯分明,直入海中,汹涌澎湃的海浪欲冲刷其顶端而不达,便绝望地退却,化为阵阵泡沫。玄武岩被黑而油亮的海水舐得油光铮亮,微微泛红,好似刚出炉的一堆紫铜铸造的围墙一般。红日,礁石,惊涛,这一些就犹如老·彼得·勃鲁盖尔①笔下的油画一般壮观。 但往岛的另一边看,小岛和远处的几座更小的岛屿接连环峙,围成了一个半弧形,其间水域虽通外海,水面远较外海平静,犹如一泊大湖。 维伊勃兰特·范·瓦艾尔维伊克(下称韦麻郎)②和他的舰队登上这座岛已有月余。这座岛叫做澎湖,那个叫潘秀的********在闽南话里澎湖就是平静的湖的意思,取这个名字正是因为周围这一圈小岛围成的内海像一处平静大湖。 作为十四舰队的指挥官韦麻郎对眼下登录的小岛并不满意,岛上没有常住的土著,据说一百多年前,中国人就放弃了对这座小岛的统治。岛上只有一些用树枝和茅草简单搭建的低矮草屋,供给过往渔民暂住。岛上的山坡上还有一处败旧的庙宇,供奉着中国人信奉的海洋女神。岛上也没有河流和湖泊,只有几口古井。由于无法灌溉,这里也不太适应种植作物。每一天刮过岛屿的海风非常的猛烈,这也造成岛上缺少高耸的树木,只有一些低付的灌木。这就造成舰队建造营地和修补战舰缺少足够的木材。 岛屿的另一次据说是守卫中国军队的驻地。他们也不是常年驻守在这里。每年冬季和春季时分他们会轮流上岛驻扎,目前正值夏季,是他们换防的空窗期。韦麻郎专门曾到岛上他们遗留下来的营地查看过,这应该是一只规模不大的小舰队。韦麻郎很庆幸自己的舰队上岛是他们不在——尽管韦麻郎自认为可以轻而易举的击溃他们,但是他此次来是为了寻求和中国经商的机会,要尽可能的避免同中国官方的冲突。 如果有选择,韦麻郎是不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下久留。但是却是目前为止他能找到的距离中国最近的落脚点。从这座岛屿出发向东,当天就可以到达中国的东海岸。从这座岛往西出发,大洋还有两座航海图商记载不详的岛屿,葡萄牙人把这两座相邻的岛屿称为小琉球和福尔摩沙。③这两座岛屿虽然不小,但据说上面只有一些没有开化的野蛮人。 韦麻郎的船队率属于荷兰东印度公司。这是一家成立才两年的贸易公司。在它之前,荷兰、泽兰等地都有组织过船队远航远东。不到五年时间内竟有六十多艘商船驶向亚洲。有远见的荷兰人如莫里斯王子殿下开始撮合这些公司共同经营远东生意,于是才有了荷兰东印度公司。严格的讲这是一家属于荷兰共和国的公司,每一个荷兰居民都有机会成为公司的股东和投资人。 韦麻郎很荣幸的成为新公司的第一次远航的指挥官,他率领6艘阿姆斯特丹的船组成的船队从荷兰省出航。到达了大泥后他与早一年出发的已经并入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远地公司的8艘船组成的船队会和,组建了十四舰队。 然而远东的居民比他想象的要复杂的多,该死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人把持着这里大量商业机会。虽然他们荷兰人把持了马鲁古,帮助那里的土著打退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人联军——这或许有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自己的中国雇员潘秀,这个小矮子脑袋里总能想出各种阴谋诡计,不知他使用什么计谋,让西班牙人主动撤离围困马鲁古德军队——但是,单单一个马鲁古并不能够与荷兰东印度公司为远航而付出的巨大资本像匹配。固然香料贸易的利润很高,但只有垄断才会产生更高利润。早先的葡萄牙人深知这个道理,在几十年了他们一直在努力限制荷兰人介入这们生意。 但是,不管那些虚伪愚蠢的天主教徒④如何不愿意,我们荷兰人来了。我们不但要从葡萄牙人手中夺走香料市场,还要从他们手中抢下丝绸和瓷器的生意。韦麻郎还清晰的记住自己在离开阿姆斯特丹时对十七先生⑤所作出承诺。 所以韦麻郎才率领三条船登录澎湖岛。对他来讲,如果能在此打开通往中国的大门,那么澎湖的环境再恶劣,也是可以接受。正如他平时常挂在嘴边,说的那句话“如果能获得足够多的利润,我宁愿带着船队在地狱的火海里穿行。” “报告上将大人,潘秀先生回来了。”一名水手跑进了位于旗舰船尾的船长室呢。 “快带他进来见我”,韦麻郎急切的吩咐。潘秀等人被他派上岸和中国政府官员联络有段时间了,他现在最迫切的就是要知道对岸中国人的反应和消息。 很快,潘秀一行人进了船长室。潘秀身后跟着进来的是一个陌生中国人,四五十岁的样子,紫黑色的脸。他本跟在潘秀的身后,无奈潘秀实在是太矮,反倒先跃入了韦麻郎的眼眶。 “这位是福建提督市舶司的高公公的私人管家,周之范周先生。“潘秀向韦麻郎介绍。 韦麻郎失望了,先前他已经从潘秀等中国人口中得知,太监就是些中国皇帝的仆人。太监的私人管家?仆人的仆人。他本期望潘秀能领来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