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喜讯 (李乐水) (第2/2页)
千户,也是从五品的官了。” 李乐水为朋友高兴,单臂上举与于一城击掌庆贺,又伸手去抚摸于一城身上所穿的袍子上的补子图案。于一城略有点不好意思,解释道:“这套官服还是在泉州府做的,按我本意,照品阶绣个熊得了。①可裁缝非说现在都兴往上穿,给做了件狮子袍,我看这家裁缝针线手艺还成,回头给老弟你也做上一套一样的。” 李乐水心里到,我的官服若请人做倒是有人选,不必泉州府去做,交给海澄王夫人手上即可,自己几套衣服都是出自她手中针线,非常合身。想到这,李乐水突然想到一件比官服来说更为重要的事情:“于校尉,你这一升官,该不会就此离开大员吧。” “这个放心,抚院徐老爷和市舶高公公同奏朝廷,说这大员新设,不可不设防。拟在原来的烽火门、南日、浯屿、铜山、小埕等五座水寨外再设一处大员水寨。由老哥出任这水寨把总,统漳州卫、永宁卫五百兵卒驻守。朝廷业已批准,这一时半会是不会裁撤的。” 于一城这么一说,李乐水心放下一半。目前大员汉寨的安全有九成需要仰仗于一城带过去明兵。只是,这份力量终究是别人的,始终不能让李乐水踏实。他灵光一闪,试探地问于一城: “于校尉,你说这安抚使能组建自己的亲兵嘛?” 于一城上下看了看李乐水,:“安抚使当然可以组建土兵,只是你算不上真正的土著,怕那些东番人未必肯跟随你啊。” 李乐水根本就没想过招募东番人,不假思索的追问:“若是从汉寨中招呢” 于一城挠了挠头,“这个倒是不曾听过。”他停顿一下,右手的几个手指拢在一起,比划着说:“即便允许,但兄弟你有多少银两,这募兵花费可不少啊。”
李乐水不想过早泄露自己的想法,把话题岔了过去。俩人又寒暄了一顿茶功夫,于一城才告辞离开。 不曾想,这于一城只是第一波前来祝贺的客人。这一天,李乐水所居住的房间的门槛几乎都被人踏破了。除了黄掌柜未见踪影外,大员汉寨中有头有脸的人物,诸如陈第、程子嘉、林希宗等人都问讯前来祝贺。待李乐水与来访的众人都应酬完后,日头业已西下。 这一番应酬下来,李乐水总算把这个所谓的安抚使司安抚使弄得明白个七七八八。这块突然被砸中都李乐水脑袋上的蛋糕,并没有他原本想象的那么香甜。这是个仿西南土司例的夷官,朝廷只给诰命印信勘合,连俸禄也没有。纯粹就是一个虚名,照例每次朝贡时,朝廷才会有些封赏。换句话说,朝廷只是在官面承认李乐水在大员这个地界上管辖权而已。 得官的喜悦褪去后,李乐水开始认真的衡量自己在大员的实力。论财力,自己也就几百两得身家,论威望,自己在移民中尚比不过陈第。正如于一城提醒的那样,即便按例自己在大员可以招兵,可以现在的自己凭什么去招募人马。 李乐水小算了一笔账,按照于一城手下的募兵的标准。不要往多了说,即使仅仅招募500人,每人安家费需要5两,月饷1两五钱。这头一年下来,就需要银一万一千五百两,这还姑且不算兵械粮草的开支。这可不是自己在黄和兴号的那点薪水可以支付的了的。 当然自己是朝廷正是任命的安抚使,怎么说也是大员法理上的最高长官。理论上讲,这汉寨移民开垦荒地除了要给黄和兴号交租外,也应给自己交税,但自己若真没有一兵一卒,怕是收不上税来。再者说,这来垦荒都是灾民,本就应该放任他们生息几年,此时就开始课税,无异于饮鸩止渴而已。 那么玻璃坊呢,玻璃坊倒是李乐水一手建立起来的。此项利润虽高,但产量却一直有限。而且,在大明玻璃器皿都是奢侈品,变现周期也不短。最终要的这玻璃坊虽是自己建立,但终究还是黄和兴号的产业。 李乐水在房间内转着圈,思来想去,若解近渴只靠自己一人是不成,还要求他人相助。先向黄掌柜借支,这位平日倒是和气,但一涉及到钱财他算计的怕比谁都要清楚。还能找谁,李旦?这位自己都不知道他身在何处。 黄舜华!其实李乐水心底早就有了这个答案,只是不愿意朝她的方向去想。此番西班牙人支付了1.5万比索的银币用于补偿黄康被没收的货物,这笔现银目前全在黄康唯一遗留下的义女黄舜华手上。李乐水知道一西班牙比索约合银七钱二,这1.5万比索银币也就能有万把两银子。大致刚好够李乐水招募500兵卒。 但这可是黄康孙大用命换的银子。想到这,李乐水就犹豫了。当天晚上,李乐水翻来覆去半宿没睡,最后还是决定去找黄舜华去要这笔钱来。 “我差的只是起步的本钱,有了这笔钱,今后不难赚回来还给黄大小姐”李乐水躺在床上这样这样劝慰自己。 第二日一大早,李乐水洗漱后就直径去找黄舜华。见了面后,李乐水详细的把自己打算给讲了一遍,最后向黄舜华保证,这笔钱我只是暂借,三年之内必定偿还,甚至支付利息也可以。 黄舜华一直坐在原处,垂着长长睫毛默默听着。待李乐水讲完后,她才微微抬起眼皮,:“我不需要利息,我只要你当初在吕宋时曾向我保证过的公道。募兵的事情,你尽管放手去做,至于所需银两就交给筹画好了。” ①明代官服由官员自己订制,晚期武官的官常服多有逾礼的风气,低品阶也常穿麒麟、狮子等高品阶所属官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