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群芳寻踪_第一百九十一章:卫觊+死里逃生(二合一章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一章:卫觊+死里逃生(二合一章节) (第2/4页)

是十分地怀疑,李肃跟我相交一场,我知道他自诩飞将军李广之后,敬仰乃祖之风,最喜欢堂堂正正地击败对手,不屑于玩弄那些阴谋诡计!”

    李辅嘿然一笑道:“我堂兄自从追随相国大人之后,受我家军师李儒的影响,变得不再迂腐,而是崇尚不择手段地击败敌人!”

    金良还是摇头不信:“虽然我跟你堂兄是各为其主,分属两个阵营,却惺惺相惜,互相敬重,我不会用这样的诡计对付他,他也不会用这样的诡计对付我的!你休要离间我们的兄弟情谊!”

    听金良这么一说,又回想起李肃此前对他说的话,李辅气急败坏道:“你跟他连结义兄弟都算不上,我跟他是血脉相连的堂兄弟,凭什么他更信赖你,我真想不通!哼,我也不需要想通,只要杀了你,我堂兄就没办法背叛相国,也没办法背叛我们李家!”

    金良冷笑道:“卫公子,你听明白了吗?这李辅之所以怂恿你去杀我,并不是出于董卓军师李儒或虎贲中郎将李肃的授意,而是他出于私心所为,只怕是到时候我中央大军血洗你们卫家,董卓也不会派兵前来支援你们的,因为现在各地的讨董联盟诸侯们都在积极地集结兵力准备攻打洛阳,董卓他既无心也无力前来援助你们这个小小的河东卫家!卫公子,你现在把我放了,我看在蔡太师的面上,对你卫家既往不咎!”

    李辅和他身边那个黄发绿眼的辽西鲜卑人诨骖、一身锦袍脸色黝黑假扮过裴家公子裴光的汝南人花开不约而同尖声喊道:“卫公子,切莫听金良胡说八道,您现在若是放了他,他回头就领兵把卫家给血洗了!”

    到了这步田地,金良决定还是努力地争取出一线生机,不能就这样束手待毙。便大声喝道:“卫公子。你知道我原本带兵来安邑城做什么的吗?就是为了保卫盐池不被董卓侵占!那盐池的营收占你们卫家的家产多少。至少有一半吧!卫公子,您要明白,我保护的不仅仅是河东郡,不仅仅是盐池,还有你们卫家,若是盐池被董卓占领,收归洛阳伪朝廷所有,那你们卫家那么多人。都要喝西北风了!卫公子,你要三思啊,若是让李辅的诡计得逞,你们卫家便会跟我们中央军拼个两败俱伤,董卓坐收渔翁之利,河东盐池会被董卓的西凉兵乘虚而入占为己有!”

    卫仲道听金良这么一说,原本淤积心中的杀气忽然消散很多,金良说的很对啊,若是自己杀了金良,引来中央大军血洗卫家城堡。只会白白地便宜了董卓,由此看来。这三个奇奇怪怪的龙阳三人组献上的计谋真是别有用心。

    金良见卫仲道面色和缓下来,便又乘机说道:“卫公子,你有所不知,蔡太师乃是我的恩师,已经六十高龄,这些年到处颠沛流离身体极其不好,我是担心你这痨病若是无法完好,跟蔡琰成亲后若是身故了,恐怕蔡太师难以承受这样的打击。实际上我除了对你有些许嫉妒之外,对你卫家实在没有什么敌意,何况我还非常敬仰你的族兄卫觊,他深有才学,通财税律法,有治国大才,我想先委任他为将军府的薄曹从事,掌管钱粮,若是你族兄尽心竭力,以他的才能,将来肯定能在内阁六部里面做个掌管钱粮赋税的户部尚书。”

    卫觊是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大牛人,他在历史上给曹cao献策,将河东盐池收为官有,设置使者监卖,抽取盐税,曹cao领受。自此以后,卫觊这个盐池官办的计策,同枣祗的屯田之议一样,成了曹魏兴盛的两大根基。卫觊的儿子卫瓘更是一个大牛人,在入蜀的时候,他竟以一人之力搞定钟会、姜维、邓艾这三大牛人,若无卫瓘,司马炎还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能统一三国。

    <卫觊,字伯儒,河东安邑人。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学家,也是曹魏政权中颇有见识的政治人物。

    卫觊少年早成,以才学见称。曾任曹cao司空府的属吏、茂陵县令、尚书郎。

    公元199年,官渡之战即将爆发,但此时荆州牧刘表答称支持袁绍,而关中诸将亦保持中立,坐观成败。曹cao因益州牧刘璋与刘表有嫌隙,命卫觊为治书侍御史,出使益州要刘璋出兵牵制刘表,以避免刘表出兵扰乱后方;但当卫觊经过长安时知道入益州的道路已被阻塞,唯有留在关中。

    当时北方稍定,董卓乱政时逃离关中的人民都回到故乡,关中诸将就引他们为部曲增强自己力量,卫觊就写信给荀彧说:“关中县是个丰腴富饶之地,前些时候因兵荒马乱,百姓流亡到荆州的有十万余户。听说老家已经安定下来,这些人都盼望着早日返回家乡。可是回来的人却找不到活儿干,各路将领便竞相招纳他们做为自己的私兵。因为各郡县的力量薄弱,无法与他们抗争,所以各路将领的势力就逐渐强大起来。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这些军队就成了后患。盐,是国家的宝物,自战乱以来未加管理,发放散乱。如今应该像从前那样设专人监卖,再拿赚到的钱买些米,如果有归来的百姓,就把米供给他们,鼓励他们辛勤耕作,积累粮食,以使关中重新富裕起来。远方的百姓听说了这些事,也一定会日夜兼程,争先恐后竞相回赶。再派司隶校尉留治关中做为主将,那么就可以逐渐削弱各路将领的势力,使地方官府的力量日益强盛,老百姓的生活富裕起来,这可是强本弱敌的好事啊!”荀彧把卫觊的建议报告给曹cao。曹cao采纳了他的意见,开始派谒者仆射监督盐官,派司隶校尉管治弘农。

    等到关中各地照此执行以后,曹cao就把卫觊召了回来,提拔他为尚书。

    公元213年,曹cao进爵魏公,建立魏国。卫觊任侍中。与王粲一同主掌制度。公元220年。曹丕继任魏王,卫觊任尚书,后回东汉朝廷任侍郎,准备禅让之事。曹丕同年称帝,再任尚书,封阳吉亭侯。

    公元226年,魏明帝曹叡继位,进封閺乡侯。

    卫觊向曹叡进言说:“九章刑律是从古时候遗留下来的。判断刑罚的标准、概念很细致。不容易把握。因此主管一方的官员,都应明晓法律。刑法,乃国家最重要最宝贵的一项制度,但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执掌刑法的官员,乃是掌握老百姓生死衰荣的重要人物,但他们被授予的官职往往很低下。国家政治的弊端,未必不是由此产生。故请您下令设置刑律博士,让他们向有关的官员教授刑律方面的知识。”这件事不久就正式实施了。

    当时老百姓的生活十分困苦,还要没完没了地服劳役。卫觊就上疏给明帝说:“要想让一个人改变性情,是很难强迫办到的。为臣的能给君主提意见已经很不容易了。做君主的要能接受意见就更难了。况且人们追求的是富贵显荣,厌恶的是贫贱死亡。但是这四种境况,都是由君掌握控制的。君主喜欢谁谁就飞黄腾达,君主厌恶谁谁就会贫贱死亡;喜欢来自顺从君主的旨意,厌恶来自违背君主的意志。因此做臣子的都争着顺君旨而避免逆君意,除了那些肯于破家为国、杀身成君的忠臣良将,谁敢顶撞君主,触犯忌讳,提意见建议,阐一家之言呢?请陛下悉心观察,那么我说的这种情况您就不难看出。如今发议论的大都爱说悦耳的话,他们说起政治教化来,就把陛下比作尧舜;说起征战杀敌,就把孙刘比作豸里鼠。臣认为这样无济于国于君。想当初汉文帝时,诸侯强大,贾谊尚且恐惧得气喘吁吁,认为到了危急关头,何况现在天下三分,群臣尽力,各事其主。那些来归降的,也不愿意说是舍邪就正,都自称是迫于急困。这种状况,和当初六国分治,实在是没有什么区别啊!

    当今千里之内少见人烟,百姓饥寒交迫,穷困潦倒,陛下要是再不留意,国家就会凋敝败落,一蹶而不可复振。礼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