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超级大博士_第二百一十二章:抬棺下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二章:抬棺下葬 (第2/2页)

上了彭禹派来的卡车车厢内。

    东边的山麓渐渐亮起了霞光,四周挤满了黑压压的前来吊唁和看热闹的人群;在彭禹他们的正前方,记者们架着电视摄像机在做现场录像,还有几位记者手中拿着照相机,不断变换着角度,或蹲或站着一个劲儿拍照。对于这些牛皮糖一样粘着不放的家伙们,彭禹他们也没有办法,只能听之任之。

    随着赵老先生的口令,彭禹他们抬起了棺木,然后一步步地向前走去;在他们前面大约五米左右的地方,停着一辆车厢门四处打开的崭新的东风牌汽车。棺木顺利地抬上车后,彭禹他们并没有下车,而是围绕在棺木旁边,充当护棺员;等到王海霞他们怀抱着母亲的遗像,踏上头一辆卡车后,车队正式启动了。

    缓缓地跟随着前面吹吹打打的鼓匠车,彭禹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很多人都兴冲冲地钻进其他随行的车辆中,和他们一起赶赴墓地;这个阵势很庞大,一路上反光镜上系着红布条打着双闪的车辆很多,足有五十多辆。这种排场在目前的正阳市来说,无疑是空前的,所以一路上引起了很多人的驻足观赏和议论。

    王海霞为母亲选的墓地在虎山区的西南地带,是个没有名字的山沟,那里埋葬着她们早年去世的父亲和哥哥,一穿过著名的“青年桥”就到了;现在,这一片地方还没有被开发出来,属于临省边界的三不管地带,故而很多人都将去世的家人埋葬在了这里。当然了,现在的正阳市已经有了火葬场,但据离这里比较远,再加上政府没有出台强制性的法规,所以现在的人们无论是土葬还是火葬可以自由选择的;不同的是,根据彭禹他们的了解,正阳市已经出台了部分规定,那就是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们去世后,必须一律火葬,不得占用国家的土地资源。

    从王海霞家到墓地这段路途可不近,加上路也不太好走,众多车辆慢腾腾地花费了将近半个多小时;车辆到达了无名沟之后,彭禹和韩爵高他们抬着王老太太走了足有百余米长的山坡路,这才将棺木抬到了墓坑处。这个墓坑紧挨着王海霞父亲的坟墓,二老合葬后,按照正阳市的风俗习惯,是要在头七之内立碑的;只不过是,这些是王海霞他们的家事了,彭禹他们到时候安排一辆小货车就可以了,不用再次参加了。

    人多力量大。在众人的帮助下,王海霞母亲的葬礼,在上午十点左右就彻底结束了;接下来,人们就该赶到“得意楼”去参加午宴了。至此,王海霞这个出身平凡的老母亲的葬礼,在彭禹他们的大力支持下,cao办的可谓极尽哀荣,震动四方。

    完全可以这样说,王海霞家中的宴席准备,几乎都是霍新耀亲自跑前跑后办成的;由于摸不清到底会有多少来客和如何安排彭禹这些领导干部们,所以毫无头绪的王海霞和赵老先生只能任凭霍新耀去折腾了。而王海霞呢,只是找了几个好姐妹帮助记礼账,再就无所事事了。

    需要说明的是,“得意楼”自从接了这桩生意后,连夜动员全体职工投入了工作,忙碌的一晚上都没有得到休息;甚至有不少熟rou熟食等食物,都是他们一大早从其他饭店或者饭馆临时*的。令人欣慰的是,尽管这场宴席的不少菜肴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但饭菜的质量还是比较令人满意;尤其是大鱼大rou比较多,吃得无rou不欢的本地人赞不绝口。

    毋庸置疑,这场宴席的规模远远超出了王海霞和赵老先生的意料,楼上楼下各种包厢和大厅加起来,安排了足足有五十多桌,人数更是超过了五六百号;这种超大规模,既是虎山区的头一次,也是“得意楼”开张以来的第一次,令很多人深感震惊。

    在答礼方面,由于来客参差不齐,所以差距也比较大。像彭禹和韩爵高他们这些领导,大家都是跟随着彭禹答了200元人民币;而王海霞那些邻居和工友们,大家几乎答的是30-50元,比彭禹他们相差了四五倍还不止。当然了,这30-50元的礼钱已经不算少了;因为在当时的正阳地区,这已经是很多人大半个月的工资了,标准堪称非常的高。

    礼尚往来乃是常情。尽管彭禹他们为王海霞答了这么重的礼,但事后他们这些领导家中有事,大家几乎都没有邀请王海霞;这倒不是大家看不起王海霞,而是考虑到她们家比较困难,再加上不在一个区域或者城市等缘故,这才做出了适当的选择。

    那天宴席结束后,王海霞手中拿着数目庞大的礼金,吃惊的老半天说不出话来;唏嘘之中,她和meimei对彭禹和华尊集团感激万分。不过,她心里也明白,自己今后只有在岗位上踏实细致地拼命工作,才是对彭禹和华尊集团最好的报答。

    第二部宏图大展第二百一十二章:抬棺下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