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十三 第二次斗争〔2〕 (第1/2页)
虽说铁饭碗漏个眼儿,但并不耽误吃饭。 人只要一填饱了肚子,往往就会想入非非。 比如说我,本来是一坨臭不可闻的狗屎,自己却一点不觉得臭。 这也难怪,吃粪球长大的屎壳郎,哪知道粑粑有多臭。既然我已经分不清香臭,也就掂量不出自己二斤八两的身子,所以该要脸面的满月酒一定要摆的。清明,毕竟是我的唯一一个孩子,不仅是自己生命延续的一个象征,也是我作为男人体现在世界上的唯一价值。 啥叫摆酒,其实就是摆一个人气,需要有客人前来给你捧场助兴。 很显然,现在我已成了一个孤家寡人,原先在单位里攒下那一点人脉,眼前肯定是指望不上,其中差我礼钱的两个半人,人家赶在我放假之前,主动找上门来把礼金还了。堤外损失堤内补,姨娘不借找老舅。好在我们家人丁兴旺发达,七大姑八大姨、三叔二大爷凑到一块,足可以坐满三桌,再加上几个山猫野兽、狐朋狗友,还是能办个三、五桌酒席。 春暖花开的一个下午,满月酒也如期而至。大嫂家屋里地方大,摆了两桌,院子当中还摆了一桌。另外一桌摆我屋里,一桌摆在小院。我屋里那桌是今天宴席的主桌,坐席的有高堂之主的我娘和高粱红她妈,还刻意安排了安和我大姐、大姐夫、大哥、大嫂等人。 人们常说: 佳肴美酒引人醉, 醉翁之意不在酒。 其实在开席之前,高粱红她妈一行人还没有莅临我家之时,我再次成为家里人众矢之的的靶子,那情形和过去曾经发生的故事一样,他们又再为我放长假的事而大发议论。自从我诞生以来,大辩论就成了我家生活中的常态。按照毛主席所说“好事可以变坏事,坏事可以变好事”的理论,参与讨论的人也立刻形成“好事派”和“坏事派”两个对立阵营。 毋庸置疑,“好事派”的一方以我二姐为全权代表。 她说:“我看放假也不是啥坏事,毛主席说‘坏事是可以向好事转化的’。备不住这一转化,没准会转化出好事呢。不是说祸里含着福嘛。看看现在大趋势,哪个人还有心思去上班,只有傻子才干等着那俩死钱!有点本事的人都在外面混,干啥不能对付俩钱花!” 可能二姐夫听不下去了,他悄悄扒拉一下二姐。 但大姐却赞同道:“你扒拉桂花干啥?我看她说得有道理。” 毫无疑问,“坏事派”的一方以我大姐夫一个人为代表。 只是岁月无情,大姐夫也已经变老了,人早从纺织厂工会主席位置退下来,再熬一年就该退休回家了。然而难改积习,习以为常。他还是从前一副老样子,依旧保持着小领导的一番风范,遣词造句波澜不惊,表述慢条斯理,连语音也四平八稳,方方面面都顾及到。 他先分析说:“世上的事没有一件是单纯绝对的,具体问题一定要做特殊分析,首先要分析清楚这件坏事到底有多坏。比如说,一个人都坏到了掉胳膊断腿的程度,那么无论如何也不能说这是件好事,绝对是一件天大的坏事,也根本不可能再向好事那一边转化。” 见大家没啥反应,他又说:“别瞧着现在上班挣得少,谁又能预见将来也挣得少?照我看没一个人能够预见到,说不定十年八年以后,就是你想上班还没有班可上呢!我们看事情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虽说现在那些卖青菜、倒腾鸡鸭的小买卖人,天天起早贪黑的多挣了俩钱也不假,可那毕竟是一个辛苦钱,这世上从来就没有靠卖苦大力的人能发财升官。” 大家仍然没言语,他只好再总结道:“上班只是一个谋生的工作,究竟好还是不好,这要看对哪些人说,至少对于那些不能cao心的人来说,我看他们还是天天上班的好。” 当然,在辩论中我大哥和大嫂也发表了各自高见。 但是我没心情听他们胡言乱语,觉得这没一点实际意义。 恰好在这时,屋门打开了,高粱红她妈和安一行人走了进来。 大家一见重要的宾客莅临,即刻都住了声,连忙起身迎上去。随着一阵嘻嘻哈哈的寒暄之后,人们将话题也立刻转到今天的主角,我那个不谙人间世事的女儿——清明身上。 宴席从下午五点钟正式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八点钟才告结束。 席间,因为高粱红她妈从乡下远道赶来,我娘借着气氛,特别留她在家小住几日,顺便和自己闺女多亲近几日。高粱红很高兴,在边上缠着她妈。但是,她妈还是犹豫再三。安见状,赶紧凑上前悄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