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Sect. 286. 矢避胡床(2) (第1/2页)
翌日清晨。寿春城南水寨。鼓角声震耳欲聋。 李重进率李继勋、侯章、王璨、徐令则等,指挥着麾下军士对城南水寨发起了又一轮猛攻。如果将这水寨比作一头大水怪,这已经不知是它第多少次遭到迎头暴击了。然而神奇的是,这头大水怪一次又一次垮了又起来,死了又活转,仿佛具有可以无限延续的生命。 战争的刚性需求是科技进步的最大原动力。 为了更方便交通、运输与指挥,周军也搭建起了水寨。自岸边向水内延伸出的数十个码头,像是这头大水怪下巴上粗壮的虬须。各种刁斗、望楼、牛皮帐等物事,便附设在这种码头上。而且,还经常有人会为它们想出远远超越其设计初衷的用途来。 为了改善在岸边的投石车攻击距离不够的状况,他们发明了一种“方船”,吃水比中型船只浅,承重和占地面积却大。他们将数十辆投石车分别推上数十艘这样的方船,一字排开划到水域中央,去向水寨里砸掷石块。后来这种方船又划到了淮水和淝水中流,他们扔出的石头,甚至直接砸到了寿春城墙上和瓮城里面。 他们又发明了一种“竹龙”,本质上是一种加宽加厚加强的竹筏,上面搭建了竹制的版屋,又蒙以生牛皮作为防护。数十万竿巨竹被编扎成上万条竹龙,密密麻麻铺满了水面。身着盔甲的猛士们藏身于版屋之中,冒着唐军的反击将竹龙划到水寨的栅栏下,然后或砍或烧,对其进行破坏。 当然,这也是周军死伤最多的环节。水寨的边界早已被唐军的楼船横列挡死,就像一堵厚实的水上城墙。唐军躲藏在楼船各处,居高临下,拼命还击,箭雨、飞枪、飞镖、火弹、石灰、热油……,无所不用其极。 营栅前,被击中的周军的rou体层层堆积,在震天的战鼓和火砲的轰鸣中,像粽子一样无声无息沉入水底,过了一会儿又轻飘飘浮起,运气好的会在已经极其拥挤的水面上获得一小块出露的地方,向这个世界展示自己曾经卑微地存在过。 浮水早就不再是红色了,变成了一种极其浑浊的颜色,几近于深不见底的黑暗。 为了防止瘟疫发生并流行,周唐两军每天都会寻机将掉落在水中的那些rou体捞起来,或烧或埋,各自处置。 下蔡。皇帝行在。 即便在战争中,江南的春天也显示出了无限的柔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乐天抒写的是自己离开之后的想念。而君贵目今正身处白乐天回忆中魂牵梦萦之处。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水乡泽国的景象浸润了他的灵魂。 君贵披着京师家里送来的新甲,甲下一袭新衣,意气风发地率千余众随员驰出行在红漆金钉的大门。 在经过一个乱石滩的时候,他跳下腿长臀圆的爱马云间豹,抱起了一块大石头,向部从们说道:“今日要攻城墙了,咱们每人抱一块石弹过去!”众人相顾欣然,齐声应道:“是!” 于是,从下蔡通往寿春的浮梁上出现了一支豪华的抱石队伍,他们个个衣甲鲜明,武仪赳赳,许多人还牵了马,却干着通常由衣着素朴的民夫所干的搬运活儿。他们迈着乐颠颠的步伐,脸上甚至露出了傻呵呵的笑容。 寿春城北门瓮城外。在已经填平的土地上,凶猛的攻城战又开始了。张永德等大周重将指挥着如狼似虎的军士们,恶狠狠地扑向令他们咬牙切齿的这座坚城。 十数架投石车推到了计算好的地方,机枢频繁击发。周帝与部随们运送过来的石弹早已加入到原先备好的石弹堆中。一块又一块的石弹被次第安放到击发位置,浇上了引火物,燃烧着,持续不断地砸到寿春瓮城的城墙上,或者落入寿春城中。虽然没有亲见,周军将士们却可以想见被这些石弹砸漏的屋宇和砸扁的人形。这些基于以往经验的想象画面让他们心花怒放。 在投石车的猛攻造成可观的效果后,临冲开始派上用场了。临车与冲车是一种装甲攻城塔,常造为五层,与城墙齐高乃至高过城墙,以便对城头上的敌人进行平攻或自上而下的攻击。临冲以生牛皮作甲盾,每层都藏着十数名勇敢的周军士卒。他们拿着长兵器和弓箭,大型临冲上甚至配备了强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