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Sect. 266. 帝后干戈(2) (第1/2页)
“……官家说的,固然有理。不过,关于江南人情软懦一说,请恕臣妾不能同意。据臣妾所知,江南颇有些臣工刚硬得很,‘文死谏,武死战’的传统,更是牢牢根植于他们心中。昔年孙吴对抗曹魏,江东豪杰毕现;谢玄击破苻坚,小儿辈独树功勋。如今的南唐李氏,在其父李昪保境安民的根基上,先灭亡马楚,后攻取闽国,又远结契丹、勾连西蜀、私通河东,如此种种,皆暴露其一统中原的野心,岂能以‘软懦’二字概之?官家切莫轻敌。” 君贵隐藏着自己的不悦:“……我没有轻敌,我只是请圣人放宽心。”“官家提兵仓促,臣妾实在没办法放宽心。” “圣人还有什么不放心的?”“据臣妾所知,国中粮草储备并没有达到丰足任给的地步,倘若战事迁延,敌城未下,而我军存粮耗尽,官家要从何处补充?一旦自给困难,难道要纵容军士在淮南剽掠以自肥么?” 君贵勉力笑了一下:“圣人多虑了吧?便是国库不够,藩镇还可以捐助啊。”“届时,藩镇都已经向朝廷缴纳过税贡了。让他们再捐粮,就意味着让他们再向百姓抽取一次,是不是?”“……筹措粮草委积有许多法子,藩镇捐助不过是我略举一例而已。有张美掌三司,这些困难都不在话下。我还是那句话,圣人尽管放心。” “还有……”“还有?”“是,还有。臣妾可以说么?”“……说吧。” “目下刚刚开春,仍旧是天寒地冻的。江南之地素来湿冷,官家远征到那里,出汗吹风,再被冰凉的水气侵害,极易患病。官家为何一定要选择这么苦寒的时机出征呢?”“呵,天冷,多穿点就是了。我打小走南闯北的,身子骨强健得很,圣人几曾见我生过病来?”“便是官家强健无恙,底下的将士们却未必抵抗得住这种湿寒。何况,江南的食物也与中朝大不相同。自古北兵南下,南兵北上,都面临一个水土不服、疫病流行的问题。” 君贵的脸色沉下来:“自古征战无论冬夏。哪个季节能保证士兵都不生病?要依圣人所言,此时不便出征,那到底何时方便出征?冬季湿寒,春季涨水,夏季溽暑,更兼淮河泛滥,秋季风大浪急,那么,一年中还剩下什么日子,是适宜咱们出兵去攻打他们的?”君怜克制着自己逐渐明显起来的急躁:“……官家,这个问题,不应该由臣妾来回答。淮水四季的水文状况,淮南四季的气候状况,应该有专人记录汇总,以便官家分析决策。” 君贵看着她,也在勉力忍耐着自己的懊恼:“我现在有点搞不明白了:圣人究竟是反对我打这场仗,还是反对我亲征?”君怜迎着他的目光,并不退缩:“臣妾反对官家亲征。” “……适才圣人问了那么多,我也一一解答了,圣人还不能回心转意么?” “可是官家,并不是我一个人反对御驾亲征啊。韩中正公郑仁诲临终呈上的遗表中,并没有交托自己家事,只是恳请官家‘暂缓亲征,谋定而后动’,可谓含泪和血,其情至真。官家读着他的遗表,体会着他的忠诚,不是也再三泪下么?”“郑韩公说得原本没错。但此事我已经谋划了大半年,已经谋定了。” “不只是郑韩公,枢密使魏仁浦也向官家谏阻过亲征的,对不对?魏仁浦久经历练,谋深思远,倘若不是反复斟酌过,他怎么会贸然反对官家的决定?” 君贵不语,暗暗咬牙,眼风不由向紧闭的殿门外一扫。魏仁浦的谏阻是当面口头进行的,并没有奏表呈上。君怜不愧耳目广泛!只怕自己身边的人,已经全都甘心为她所驱遣了。这一刻,他因为没有占据更多的信息,而在君怜面前感到了难堪的被动。他愈发恼火了。 君怜见他不语,又恳切道:“既然有那么多的异议,官家为何就不能再听一听、再想一想呢?克己求谏,制怒求言,这不正是官家自己所倡导的么?” “圣人,此事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君贵沉着脸道,“全军都已知道了我要亲征的消息,诏令已经拟好,明日就会正式下达。” “官家是怕丢了颜面么?可是,官家亲征与否,这绝不是一个单以颜面来衡量的问题啊。那年晋州之役,先帝已经发出了亲幸西京的诏令,最终却审时度势,及时撤回了。对此,臣属们都齐声称颂先帝的明智……” 君贵一口气憋在胸中难以尽吐,不由冷冷道:“我真是不明白,圣人如此反复劝阻,到底为的是什么?我寝殿中所悬挂的《宝树偈》,是圣人亲手所书;我每日所面对的地图,包含着江南、西蜀、幽燕等中朝故疆,是圣人家所绘所献;我但凡有半点偷懒松懈时,也是圣人一再拿河中旱亭之约来提醒我,每每令我羞愧无地自容。如今我正如圣人所愿,扬鞭奋进以图统一大业,拔救天下百姓于水火,圣人为何又千方百计地加以阻拦?难道圣人素日的激励都是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