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火焰周世宗与符皇后故事_Sect. 235. 上下求铜(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Sect. 235. 上下求铜(1) (第2/2页)

升级了。

    王朴:“……臣退而思之,如今各寺院中不仅铜佛,铜钟、铜磬、铜炉、铜鱼等也占用着大量的铜料,若是销熔铜佛,须得将铜钟之类的物事一并销熔了,方是干净……”

    王溥:“那些寺庙的僧尼们,素日全靠着这些法物念经做法事过日子,你将他们的家什全毁了,他们怕不会成群结队跑到衙门口去讨生计么?”

    皇帝:“那打什么紧?凡是进寺院就为了混日子的人,让他们通通还俗。自打先帝时便一再颁布过废除营田、奖励耕殖的诏令,朕继位以来也复如此,今年初还专诏奖励开垦荒田。僧尼还了俗,天下有的是田地与他们耕作,有的是作坊与他们忙碌。他们闹,无外乎是为了担心不能糊口。有了正经营生,能过上顺当和美的日子,他们还有理由再去衙门口胡闹么?……”

    魏仁浦:“陛下,唐武宗时代,乃至往前追溯到北周武帝、北魏武帝时代,都曾下诏销毁佛像、僧尼还俗,可是事后……又迫于四方压力,不得不下旨恢复。可见,此事不可cao之过急啊。”

    皇帝:“三武灭佛之事,朕已遍阅史籍,也咨询过史馆、翰林院。卿等放心,前朝得失,朕已经知道了,该怎么做,朕心中有数。”

    范质:“目今国朝四方未定,人心不一,佛道之徒,各持一端,彼此抗诘。倘若朝廷单单针对释门有所行动,会不会由此引发僧尼不平、并进而导致怨谤滋生?……”

    王朴:“要为国家、为生民做大事,怕什么怨谤?道家传自黄帝老庄,本土渊源甚深。佛教原非我中华旧物,不过是异方外道,其说其俗,与中土迥异。比方说,咱们历来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毁,他们却要人剃发易服以别身份;咱们讲究奉亲孝顺,他们却要人抛亲别戚离家聚居;咱们尊崇君臣大义,他们却背弃纲常名教……是以,韩昌黎在一百多年前就说过,‘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如今举国遍地浮图,依臣看,大有抗衡往圣先贤儒教、凌驾本土黄老道传之势。何况,他们还掌握着那么多庙产,蓄养着那么多青壮人口!再不遏制他们这种嚣张势头,只怕他们会彻底成为治外之地,最终连朝廷也很难对他们进行管辖了!”

    李榖:“……倒也的确有此隐忧。唐末以来,不少佛寺中人与朝中权贵勾结,势力逐步壮大。便是唐武宗灭佛时期,也有不少藩镇拒不执行命令,可见其渗入军政两界的筋脉之深。不过,……”

    景范:“依臣看,崇信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控。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陛下只要令他们收缩到一个陛下可控的范围之内,也就……”

    皇帝:“哼,朕岂是为朕一人行此事?寺院不纳赋税、不服徭役,动不动私度、圈养数百上千人为他们使役劳作,连强盗逃犯也隐身其中,倒像一个个割据自足的藩镇一般,这是国朝安全的巨大隐患;他们又开设碾坊、油坊、茶坊等一应手工作坊,又私置旅舍店铺,总之市面上什么紧俏他们就做什么,卯足了劲儿与民争利;他们还私自冶铁、冶银、冶铜,严重干扰国朝经济;尤为卑劣的是,他们将四方布施来的财货,以长生库为名大放高利贷,反过来榨取民脂民膏!……遍观今日释门中人的所作所为,早已越过了皇朝能够容忍的底线。是以,朕要替释门清理门户,就索性来一个干脆彻底!”

    魏仁浦:“可是,陛下……请恕臣直言,释门中也有纯良精进之人。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陛下倘若效前朝行事,那些释门中的高僧大德,难免会受到牵连,于朝廷声望和陛下的圣德……”

    皇帝:“朕从来没有说过要针对真正的学佛者。恰恰相反,朕要对他们进行保护。朕之前以晋王府旧宅为皇建禅院,又加恩清兴和尚、义楚和尚等高僧大德,难道还不能表明朕的意思么?……”

    众皆默然。除了王朴那样的鹰隼派,他们多数人心里还有很多的疑虑,可是在皇帝这样强硬的高压之下,他们又找不到合适的言辞来反驳,来尽到诤谏的义务。

    “今日就议到这里吧。魏枢密,卿等回去后,详细议出一个方案来,尽速呈交朕审阅。”

    “臣……遵旨。”

    -

    -

    -

    -

    -

    -

    -------------------------------------------------------

    碎碎念:*^-^*求推荐,求票,求评论,求打赏,求收藏,求转发,求粉,各种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