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Sect. 206. 青铜玄武(2) (第2/2页)
他又看向那两排稚嫩的面孔,“这些孩子,你现下就带走。怎么交通,怎么安置,凭你妥帖计划。需要协助,自己去找林远。朕只希望,今日交给你的,是一群愣小子;明日回来时,个个都能成为忠勇无畏、独当一面的好手。” 燕十三隐藏着内心的激动,肃然拜道:“臣谨遵圣旨,请陛下放心!” 滋德殿。后殿。 燕十三领着小底们离开后,君贵回到后殿休息,却发现君怜带着采儿等几个宫官已经等候在那里,见他过来,一齐施礼。君贵顺手拉了君怜入座,奇道:“你几时过来的?怎么不着人通报我一声?” 君怜道:“也不过刚来。听闻前殿殿门紧闭,连王景通、刘奉武都不让入内,又听闻有一批小底在内,我想着,这一定是你提过的与用间有关的事了,便没让他们到前头去。” “嗯。”君贵颔首,因又问道,“瑽儿和训哥儿去哪儿了?半晌没听见他们的动静了。” 君怜不由笑了起来:“瑽儿到紫烟阁找朱雀玩傀儡人偶去了,训哥儿在后苑玩泥巴呢。秋高气爽的,他们俩在屋里可呆不住,打从起床就一趟趟往外跑,这半日功夫,也不知来回疯了有多少次了。” “呵,小儿家,跑跑跳跳是好事。” 远山和秋池上来致茶,君贵接过杯盏递给君怜,自己再擎一杯来品。一面又问:“你适才是在看今日的奏表么?看了几本了?” “看了五六本。” “有什么要紧的么?” “有。有一件事,枢密院是当做寻常渎职处置,我倒觉得哥哥应该多加留意。” “嗯?” 君怜从书案上拿过一本奏表,翻给他看:“御史台弹劾羽林大将军孟汉卿,说他在监督收纳夏税之时,从重收取耗余。生民不堪其扰,慑于他手握军队,又不敢当面反对,家家苦不堪言……” 耗余,又称羡余,是指每年夏秋征收粮食之际,收税官以运输折损、鼠雀偷食等为名,在正税之外向百姓额外征收的部分。比如原该缴粮一石的,实际却需要在一石之外多缴几斗,以充耗余。 君贵皱起了眉头。巧立名目、耗余扰民,这不仅是五代,而是唐后期以来的一大弊病。他与父亲都生长于民间,曾经亲身经历过家道艰难、挣扎糊口的时期,对于当权者这套苛虐百姓的所谓制度深恶痛绝。因此父亲登基之初就敕令停罢羡余,天下仓场、库务,由各地节度使命专人按照朝廷章法管理纳税之事,不得别纳斗余、秤耗。后来又进一步改革税制,三令五申减轻民间负担的决心。 君怜继续道:“……更可怕的是,这些人打着替朝廷征收耗余的旗号,其实上缴朝廷的,不过所征耗余的十之一二,剩下的,全都中饱了他们的私囊……” “哼,骂名由我替他们背着,好处全由他们自己得了。天底下竟然有这样的好事!”君贵冷笑道。 “厚取耗余,在国朝一直都未能禁绝,难怪枢密院只以常规处置。可是,孟汉卿的身份不同。”君怜和婉地提醒道,“他是羽林军将领,不是地方藩镇。羽林军是天子的禁军之一,他榨取百姓时,倚仗的是天子的威风……” 君贵的脸色变得铁青:“天子的亲军去压榨天子的子民!天子的手在打自己的脸!哼,如此寡廉鲜耻,我这张脸还要来做什么!”他看着君怜,“查,我立刻派人查!查出证据来,我剁下他的狗头示众,看谁还敢再阳奉阴违!” 君怜见他动了怒,忙安抚道:“哥哥先别生气,待查出来再议论怎么处置也不迟。天子脚下,像他这样借皇家威风欺凌百姓的,想来不在少数。还是要想个法子,让他们知道遵守法度、不敢再犯的好。” 这当儿,王景通入内禀报,季飞卫和林远等近卫在外求见。 君贵稍微一愣。通常,这几个贴身的近卫是有特权的,遇事可以直接入内陛见,不需要通过内侍告名请示。但他随即便想明白了他们的来意,对君怜道:“这一定是飞卫来向我辞行了。” 他向王景通点点头:“宣。” - - - - - - ------------------------------------------------ 注:南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凡叉手之法,以左手紧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手不可太着胸,须令稍去二三寸,方为叉手法也。” 据流传后世的各种当时图像看,叉手之法也有个流变的过程,并不总是如上文所述那么刻板地一丝不变的。但要旨似乎离不开左右拇指的交叉。 - - - -- - - -- = ------------------------------------------------------- 碎碎念:*^-^*求推荐,求票,求评论,求打赏,求收藏,求转发,求粉,各种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