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Sect. 138. 七月流火(2) (第2/2页)
大事,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太过烦费,并不是个好办法。至于散财致福,当然比迁幸要简单。不过出于驱禳目的的散财,并不是随随便便赏赐臣下乃至平民一些钱财就可以作数的,应当有个更加得体妥当的名目才是。官家一时却想不出合适的名目来。罢了,且放一放,待有了上佳的由头再去施行吧。 八月初,两则不同滋味的消息让宫禁中人们的情绪如同荡在了秋千上,一忽儿低,一忽儿高,起伏不已。 先是李太后崩了。李太后的过世其实不算突然,自打她的幼子、后汉隐帝的皇弟刘勋病势越来越沉,宫人们就很少看到她面容舒畅过了。刘勋病殁,她的精神世界轰然倒塌,不过拖得几日,便撒手人寰。李太后病倒之初,永寿节刚过,官家郭威的肺疾因群臣贺寿好不容易有所好转,宫官们怕太后病情牵动官家伤怀,并未上报。直到李太后弥留,官家才得到禀报,匆匆赶往太平宫。 李太后并没有什么遗言,只是挣扎着将手伸给了官家,含着泪,微微点了点头。 太后崩,官家感怀悲伤,下令遵制举丧。宫中如礼缟素。秋意黯淡。 然而八月初四日,来自晋王府的一匹快马冲破了包裹着宫城的这种普遍的压抑。骑在马上的,正是晋王本人。 君贵策马直入宫门,在御道中疾驰,直到来在滋德殿前,才止马下马,急急整理衣衫。沿途的宫人内侍们全被他这非同寻常的举动惊呆了,在白幡缟素间愕然相顾,如仪致礼,却不敢上前询问。 一定是发生了什么紧急的事,难道契丹人再次入侵?可是看晋王殿下的脸上,又不像。 君贵问行礼的内侍:“陛下在哪里?” “回殿下,陛下在后殿批阅奏表呢。” “好。你先去禀报一声我来了。” 君贵迈步入殿。殿中的景物流光溢彩,似乎因为他的到来而纷纷后退避让。他直入后殿,见父亲正在几案前,手里提着一管朱笔。听到他的脚步声,父亲从奏表中抬起头,从容看向他。 “爹,”君贵疾步上前,匆匆拜礼,激动道,“君怜……生了!” 父亲的眼睛闪出一道强烈的光芒,却并不答话,只在眼神中充满询问之意。 “是儿子。”君贵大声道,“皇孙!” “好孩子!好孩子!”父亲大喜,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母子平安?” “平安!” 父亲满面春风,搓着手在殿中走来走去。他似乎忘了还有别的什么话可以表达他的欣慰和激动,只翻来覆去不停地说着:“好……好……好……” 天家的这则喜讯以狂烈的力量席卷了宫禁,然后沿着各种不能说清道明的渠道飞至京城的犄角旮旯,再急速飞向全国各道府州郡的里巷阡陌。官家立时吩咐:在宫中张灯结彩以示庆贺,将原来为李太后的服丧范围缩小回太平宫,并缩短丧期。 翌日,天子诏下,皇子妇符氏由蔡国夫人进封卫国夫人。令所司早备仪礼,待皇子妇将养稍息后便择日册命。这个卫国夫人与先前的蔡国夫人相似,是一个独立的封号,并不依附于丈夫的官阶爵衔。 官家又为新生的皇孙赐名宗训,取顺承天意、敬受祖宗教训之意。 晋王府。正房。时间流回一日前。八月四日当天。 年余前主母生产之后仆从穿梭往来的热闹景象,在晋王府中再次上演。君怜躺在榻上,犹有满头大汗,犹有一身疲惫,脸上却浮起了如释重负的笑容,明媚荡漾不已。 朱雀稳坐在仆从们川流不息的榻侧,仿佛稳坐烟波钓舟中,静看满目繁华如流云般翻卷而来,心中片澜不惊,一派恬淡。可是,当她将目光转向君怜,当她回想起君怜拼命尽责完成人生任务的样子,她的心中便五味杂陈,再也无法保持平静。 她知道君怜做到了该做的事。她满怀着心痛与怜惜,隐藏着不忍与嗟叹,竟至热泪盈眶。 - - - - - - ------------------------------------------------------- 碎碎念:*^-^*求推荐,求票,求评论,求打赏,求收藏,求转发,求粉,各种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