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25章 阿汤哥的震惊 (第1/2页)
第528章阿汤哥的震惊 《流浪地球》正式进入拍摄后,上千人的剧组,宛如一台精密的机器,所有人都在连轴转。 剧组一共分为三组拍摄。 A组负责拍摄空间站戏份,B组负责地面作战戏份,C组负责外景,以及部分龙套场景。 三组同时开工。 总导演郭凡成了最忙的人。 虽然拍摄之初,制片部和导演部做了大量的预案,包括每天拍什么,如果出现意外需要的B计划。 但计划总归赶不上变化。 太空战狼从一个正面角色变成了反派,他是进攻小队的头头。 正式开拍之后,现场绿幕、黑布、灯光、机位、人员的调度,全部跟军事化一般。 总归会出现各种状况。 先拍。 就在基地岌岌可危之际,阿汤哥率领的小队作为增援部队,火速赶到战场。 从控制室,一路打到服务器所在的机房。 抛开后期制作,只论剧组调度能力,《流浪地球》剧组已然跻身好莱坞顶级团队。 《流浪地球》剧组能够如此高效,其实是一件很难复刻的事。 太空战狼进攻的这一座基地就是那打破平衡的节点。 作为事关人类生死存亡的运行系统,肯定是分布式排列。 比如,某某道具不合格,亦或者机器调试出现问题。 迅哥也感触颇深。 全球几十处基地,只要受损率不超过50%,系统就不会产生过载的危险。 即使现场偶尔出现问题,也能及时处理。 哪怕不是自己人,也是合作很久的半个自己人。 然而,令他惊讶万分的是,《流浪地球》剧组极为专业。 连那些好莱坞演员都备受震撼,更别说那些第一次跟星辰传媒合作的内地演员。 以前,她也听说过星辰传媒剧组的事。 各部门都做好了分内的事,极少出现失误。 贺岁档什么的,星辰传媒已经不太想争了。 以她最新待过的《窃听风云3》剧组为例,90年代,香江电影火遍亚洲,商业化程度极高。 道具、镜头、灯光,好像没有他不懂得。 一遍不行,拍个三四遍,至多七八遍,肯定能过。 而这,也是《流浪地球》敢于定档明年暑期档的底气,如果没有一个高效的制作团队,几千个特效镜头怎么可能在半年内完成? 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窃听风云3》剧组,的确很专业,跟好莱坞《云图》剧组的差距都不算太大。 剧组管理,也是一门学问。 50%的冗余,已经足够多了。 这场戏的具体拍摄场地是一座水箱内。 人不是机器。 然后,双方进行激烈的交战。 虽然行星发动机总控系统很重要,但它只是众多项目中的一个,达不到最优级。 如今。 B组片场。 战况极为惨烈。 好巧不巧。 但,凡事就怕对比。 一边拍,一边剪,一边同步进行特效。 在正式拍摄之前,应该做的培训,一个都不少。 从90年代拍戏至今,她待过的剧组,大大小小不少于上百个,但像《流浪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