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66章 口碑两重天 (第1/2页)
第469章口碑两重天 陆远找的并不是中歌榜的主办方燕京音乐台,而是中歌榜的协办方全国卫星音乐广播协作网。 准确来说,这两家机构也是一家人。 全国卫星音乐广播协作网是燕京音乐广播倡议发起的组织,成员涵盖26家电台,几乎涵盖了全国各大城市的主流电台。 这些电台中,既有《明日歌坛》已经公关好的,也有尚未公关的。 陆远现在找到中歌榜,自然是有了底气。 如果没有把握,他哪会随随便便上门。 筹办一家新的音乐排行榜,约等于跟中歌榜打擂台,人家心底没气,那是不可能的。 但,陆远不太担心。 他有法宝。 原时空,12年那一届中歌榜,成了绝唱。 其次,除了最佳专辑,还会增加【最佳单曲】、【年度最佳制作】、【年度新人】的评选。 不过,这件事一时半会也办不下来。 现在嘛,得知《明日歌坛》筹备的进度,那点小恩怨,完全能一笑泯恩仇。 首先,内地、港台地区的评选规则会取消。 合则两利。 真正原因是时代变了。 中歌榜停办,有人说跟‘苏鑫’打架有关,因为打架造成的影响太过恶劣,但那只是表面因素。 想要综合这些数据,仅凭中歌榜做不到。 其实,即便没有陆远掺和,中歌榜也快办不下去了。 只有‘华语’一个奖项。 还有气呢! 仅凭陆远一人之力,也很难统和全国的电台,关键是港台那边。 专辑销量、电台点播率、流媒体数据、搜索指数等等数据都是衡量一个歌手是否当红的因素。 大体跟格莱美类似。 既然是华语乐坛的榜单,肯定少不了港台地区。 如果是从无到有,空口说白话,人家多半没兴趣。 明年大概会放出一点风声,同时,中歌榜也会迎来改版,增加奖项评选类别。 最佳专辑,只有一个名额,不分两岸三地。 中歌榜的评选标准是电台,进入数字音乐时代,电台的数据,俨然不是唯一标准。 建立一家权威性的榜单,这是体制内人士无法拒绝的诱惑。 剩下的奖项都是分类奖。 目前曲风分类,一共只有流行、R&B、民谣、摇滚四项,像电音、说唱之类的,暂时还没发单独开一项。 其他,最佳作词、作曲、制作、编曲等等传统类奖项,也会保留。 具体评选规则,先经过几百位乐评人海选,然后,再复选,最后结合商业数据和专业,综合评审。 造假这一块,有陆远盯着,问题不大。 权威性什么的,也得陆远出面站台。 虽然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但陆远还是愿意做。 一份权威性的榜单,不仅仅是评选歌手,也是扶持本土音乐,尤其是一些小众音乐的温床。 以格莱美为例,入选、获奖的歌曲,哪怕是非常冷门的分类,也会进入公众视线。 多一些曝光渠道,小众分类音乐、独立音乐人才能活下去。 很多时候,不是缺少好歌,而是缺乏曝光渠道。 后世倒是不缺曝光渠道,但那些榜单都被玩坏了。 买榜、造假、刷数据等等行为,伤害的不止是某一类歌手,而是破坏乐坛整体环境。 乌烟瘴气! 如果能改变这样病态的环境,陆远也不算白走这一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