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陆远带来的变化 (第2/2页)
人求名,有人求利,有人搞灰产,有人想空手套白狼,形形色色的人,往往会导致最终拍出来的成品,面目全非。 然而,情节太烂,连故事都讲不明白,转折也很生硬,唯一能吹的地方,只剩下动作戏。 毕竟,内地文娱行业起步晚,深受香江、湾湾地区的影响。 一年多过去,模仿者既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人一多,每方都有各自的诉求,煤老板要捧自己人,或者玩一玩潜规则,反而是最容易满足的。 在那之后,不少制作公司也纷纷有样学样,毕竟,港台明星太贵,要价太狠。 对于周易影视的没落,陆远也觉得惋惜。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星辰传媒走得就是周易影视的路子。 反观《绣春刀》的三位主演,陆远、王千原、胡戈虽然不是打星出身,比功夫,肯定比不过甄子单。 创始人都要闹着分家,陆远一个外人,又能做什么? 什么都做不了。 时间来到2010年,周易已经到了濒临倒闭的程度,今年除了一部释晓龙主演的《七种武器之孔雀翎》之外,再无待播剧。
如果没有《绣春刀》同期上映,《锦衣卫》或许还能圈点钱。 那些带着各种目的的出资方,才是最难搞的。 内地演员,只能演二番、三番。 简而言之,港台明星的滤镜,搁在电视圈,已经没从前那么好使了。 如果能够同时做到这两点,想要成为爆款制造机,不是一件难事。 《锦衣卫》的打戏,充满了割裂感。 导演李仁刚也是香江名导,虽然08年的《见龙卸甲》身披烂片之名,但人家底子厚。 《英雄》、《画皮》、《满城尽带黄金甲》、《赤壁》等等,一系列大制作都是遵循这样的惯例。 港台明星,好像真的不行了? 甄子单是叶问风,吴樽是做作式打风,赵菲特是花架子套路风。 前者是集齐两岸三地的全明星阵容,赵菲特的国民度不用说,一部《野公主找爹》足够吃一辈子。 周易影视的成功,跟庞大的编剧储备脱不开关系,剧本是重中之重,早在95年,南瓜创作中心就有20多名编剧。 仍旧是香江知名导演。 从口碑到票房,《锦衣卫》是双输。 但想要复刻星辰传媒成功,难度有点大。 首先,眼光这东西,就很主观,很难复刻。 甄子单则是香江近年上升势头最猛的打星,虽然去年的《叶问》被《超时空同居》压得有点惨。 一个人,一个画风。 但依旧不妨碍《叶问》黑马之名。 其次,制作精良看似很容易做到,实际却没有那么容易。 成果也出了不少。 结果,票房与口碑依旧是双丰收。 一如早年间的电视剧,男主角大部分都是港星,或者男女主角全是港台地区的明星。 因为周易擅长的是武侠,而且是原创武侠,跟星辰传媒的相性不太符合。 星辰传媒主攻的是现代剧、仙侠剧,并且主要以改编为主。 原创剧本也会有,但数量不会太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