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后燕纪慕容盛慕容熙 (第2/3页)
禽以训就王德。周公为臣之忠,圣达之美,《诗》《书》已来未之有也。“帝曰:“异哉二君之言!朕见周公之诈,未见其忠圣也。昔武王得九龄之梦,白文王,文王曰:“我百,尔九十,吾与尔三焉。“及文王之终,已验武王之寿矣。武王之算未尽而求代其死,是非诈乎!若惑于天命,是不圣也。据摄天位而丹诚不见,致兄弟之间有干戈之事。夫文王之化,自近及远,故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周公亲违圣父之典而蹈嫌疑之踪,戮罚同气以逞私忿,何忠之有乎!但时无直笔之史,后儒承其谬谈故也。“忠曰:“启金縢而返风,亦足以明其不诈。遭二叔流言之变,而能大义灭亲,终安宗国,复子明辟,辅成大业,以致太平,制礼作乐,流庆无穷,亦不可谓非至德也。“帝曰:“卿徒因成文而未原大理,朕今相为论之。昔周自后稷积德累仁,至于文、武。文、武以大圣应期,遂有天下。生灵仰其德,四海归其仁。成王虽幼统洪业,而卜世修长,加吕、召、毛、毕为之师傅。若无周公摄政,王道足以成也。周公无故以安危为己任,专临朝之权,阙北面之礼。管、蔡忠存王室,以为周公代主非人臣之道,故言公将不利于孺子。周公当明大顺之节,陈诚义以晓群疑,而乃阻兵都邑,擅行诛戮。不臣之罪彰于海内,方贻王《鸱鸮》之诗,归非于主,是何谓乎!又周公举事,称告二公,二公足明周公之无罪而坐观成王之疑,此则二公之心亦有猜于周公也。但以疏不间亲,故寄言于管、蔡,可谓忠不见于当时,仁不及于兄弟。知群望之有归,天命之不在己,然后返政成王,以为忠耳。大风拔木之征,乃皇天祐存周道,不忘文、武之德,是以赦周公之始愆,欲成周室之大美。考周公之心,原周公之行,乃天下之罪人,何至德之谓也!周公复位,二公所以杜口不言其本心者,以明管、蔡之忠也。“ 又谓常忠曰:“伊尹、周公孰贤?“忠曰:“伊尹非有周公之亲而功济一代,太甲乱德,放于桐宫,思愆改善,然后复之。使主无怨言,臣无流谤,道存社稷,美溢来今,臣谓伊尹之勋有高周旦。“帝曰:“伊尹以旧臣之重,显阿衡之任,太甲嗣位,君道未洽,不能竭忠辅导。而放黜桐宫,事同夷羿,何周公之可拟乎!“郎敷曰:“伊尹处人臣之位,不能匡制其君,恐成、汤之道坠而莫就,是以居之桐宫,与小人从事,使知稼穑之艰难,然后返之天位,此其忠也。“帝曰:“伊尹能废而立之,何不能辅之以至于善乎?若太甲性同桀纣,则三载之间未应便成贤后,如其性本休明,义心易发,当务尽匡规之理以弼成君德,安有人臣幽主而据其位哉!且臣之事君,惟力是视,奈何挟智藏仁以成君恶!夫太甲之事,朕已鉴之矣。太甲,至贤之主也,以伊尹历奉三朝,绩无异称,将失显祖委授之功,故匿其日月之明,受伊尹之黜,所以济其忠贞之美。夫非常之人,然后能立非常之事,非常人之所见也,亦犹太伯之三让,人无德而称焉。“敷曰:“太伯三以天下让,至仲尼而后显其至德。太甲受谤于天下,遭陛下乃申其美。“因而谈宴赋诗,赐金帛各有差。 二(400)年春正月壬子朔,帝大赦,自贬号为庶人天王。 魏人袭卢溥于辽西,戊午,克之。遣孟广平救溥,不及,斩魏辽西守宰而还。 二月辛卯,襄平令段登等谋反,诛。 前将军段玑,太后段氏之兄子也,为段登辞所连及,五月壬子,逃奔辽西。 戊寅,段玑复还归罪,王赦之。 冬十二月壬辰,立燕台,统诸部杂夷。 丁酉,尊献庄后丁氏为皇太后,立辽西公定为皇太子。大赦。 是岁,王率众三万伐高句骊,袭其新城、南苏,皆克之,散其积聚,徙其五千余户于辽西。 王引见百辽于东堂,考详器艺,超拔者十有二人。命百司举文武之士才堪佐世者各一人。立子辽西公定为太子,大赦殊死已下。 王讨库莫奚,大虏获而还。 三(401)年秋八月丁亥,左将军慕容国与殿上将军秦舆、段赞谋帅禁兵袭王,事发,死者五百馀人。壬辰夜,前将军段玑与秦舆之子兴、段赞之子泰潜于禁中鼓噪大呼。王闻变,帅左右出战,玑众逃溃。玑被创,匿厢屋间。俄有一人从暗中击王,王被伤,辇升前殿,申约禁卫,召叔父河间公熙属以后事。熙未至而王崩,时年二十九。 王幼而羁贱流漂,长则遭家多难,夷险安危,备尝之矣。惩先帝暗而不断,遂峻机威刑,织芥之嫌,莫不裁之于未萌,防之于未兆。于是上下振惧,人不自安,虽忠诚亲戚亦皆离贰,旧臣靡不夷灭,安忍无亲,所以卒于不免。 熙字道文,世祖之少子也。从先王征高句骊、契丹,皆勇冠诸将。王曰:“叔父雄果英壮,有世祖之风,但弘略不如耳。“王既崩,太后丁氏以国多难,宜立长君。群望皆在平原公元,而丁氏意在于熙,遂废太子定,迎熙入宫。群臣劝进,熙以让元,元固以让熙,癸巳,熙遂即尊位。捕获段玑、秦兴等,皆夷三族。甲午,大赦。丙申,平原公元以嫌赐死。闰月辛酉,葬先王于兴平陵,谥曰昭武皇帝,庙号中宗。丁氏送葬未还,中领军慕容提、步军校尉张佛等谋立故太子定,事觉,伏诛,定亦赐死。丙寅,大赦,改元光始。改北燕台为大单于台,置左右辅,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