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待定 (第1/2页)
时间过了大概有二十多来分钟,蓝青看完初略地浏览完剧本,又看了正在拍摄的这场戏,故事他了解到了大概。 打量着摄影棚内的诸多场地、陈设,终于是知道这部名为《爱无边际》为什么不火的原因所在。 还是方才那个原因,导演中心制。 要说明白这个问题,就要搞懂拍摄影视作品的关键人物。 出品人等于甲方,出资人,想让这些人拿钱出来,得看市场有没有赚头。 制片人等于项目经理,监制是管理人员,导演是总工程师,演员是砌墙砖头,编剧是设计,装修是剪辑师,配音师,场务、摄影笼统等同水泥、钢筋。 在这前提下,导演只是保证一部影片质量工作的主要人物,而制片人,是出品方委托的存在,是一个剧组的核心。 就像老沈一样,开会,调研,打广告,做噱头,要保证《遮面》赚钱,保证其商业价值。 说白了,就是导演在拍摄电视剧、电影时,会带有自身主观思维,甚至连自己也察觉不到。 就像曲钟会迎合他蓝青,《遮面》第一场,在不确定《消愁》好坏的情况下,就贸然搞出浮夸的舞台效果,也不怕陈天润接不接的住。 毕竟有利益关系,有人情交际等等。 但是制片人就不会,只迎合市场,不搞什么“高山流水遇知音”“西风古道瘦马,小桥流水人家”。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导演在拍摄时,会改变原有剧本全貌,按照个体想法来主导影视作品。 尤其是鲍多这类导演,在很大程度上,他就是剧组的王。一部影视作品的剧本统筹、前提统筹,选人选角等,甚至连资金在内,全部一手抓。 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把路走窄。 虽然导演都想要依靠作品打出知名度,但是制片人不单是一位,还有联合制片人。 一个人,永远也抵不过一群人,一群只求达到目的的人。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现在很多影视作品都是导演中心制,但那也是早已成名的导演,他们不会去胡乱更改作品全貌。 因为他们完全可以利用自身名气,以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阳春白雪”。 观众,也会愿意买单。 所以总结出来,这部《爱无边际》本来剧本就很差劲,再配上圈内利益熏心,甚至还想潜规则邓夭儿的二流导演鲍多,影片质量可想一般。 他已经将这一部影视剧,制造成了一个小功利圈。 故事大概主要讲述的是: 都市里的一对情侣很是恩爱,经营者一家很不错的化妆品公司,过着小资生活,没事吃喝玩乐,打情骂俏。 但男主童年时候的玩伴,也就是青梅竹马忽然求职到公司来,从那之后,前者竟有了离开未婚妻的念头,在此期间经常夜不归宿,或者在上班时间出现在咖啡厅,和青梅竹马开怀畅聊... 而且,在这部影视作品中,有着“网络虚拟中心”,在那上面,男主竟然有了一位“虚拟女友”。 很快,未婚妻意识到了爱人的异常,一番调查后发现了一切。 逼迫男主不许离开她,否则就自杀。 后来,男主告诉未婚妻:自己身患癌症,和青梅竹马保持暧昧是为了让你伤心,决定离开我,购买虚拟女友,也只是为了让这场戏变得真实一点。 我并不是想要和青梅竹马在一起,我只是太爱你了,不想让你太过悲伤。 故事最后,两人冰释前嫌。 “唉,真是乱七八糟,什么东西都往剧本里乱塞。”深吁一口气,蓝青知道这是正常现象。 编剧想要表达的含义很明显: 都市爱情剧早已拍烂,在当今这种科技背景下,需要加入这种虚拟人物这种概念。 男主暂且不论,女一,是现实,女二,是怀念过往,女三,也就是邓夭儿所饰演的虚拟人物,等同于倾述对象,是为了让大众去了解都男主内心。 毕竟没有演技,没有深刻台词,就必须要让观众了解到,男主并非是渣男,而是不得已为之。 在这种概念上,这部影视严格意义上没问题,男主看样子很渣,事业上有点小成就,就开始鬼混,容易引起话题。 故事到了中期,出现虚拟女友,让大众了解到了男主原来并非大众所想象的那样。 说白了,就有着转折观众容易买账。 影片最后,男主对着女主揭露秘密,让人心疼前者的遭遇与决定,同时佩服后者不离不弃。 剧情很是丰满,情侣俩恩爱的不像话,甜甜腻腻的生活让单身狗很是向往,譬如经常在下班之后共同做饭,同看一本书籍,道出其中见解,在广场上大量路过行人的装扮,讨论其身份工作等等。 在这其中还穿插了一些小资生活,商业竞争,人际交往相关剧情。 男主与女二的交往过程,夹带着乡土气息,也交代了两人不同身份地位之所以能结识,是因为父辈们同为军人。 三角恋情永远是普通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对爱情美好的向往,也是正常人都渴望见到的。 编剧借助了AI将乱七八糟的东西都融入了剧本中,但是也加入了自身想法。 唤醒大家对于美好爱情的认识,告诉观众要珍惜生活,珍惜眼前人,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批判科技所带来的隔阂。 人与人之间,基本上都是无效交流,一位三十岁的成功人士为了商业、为了爱情,只能与人工智能吐露真心。 他心里有故事,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