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二章 北风与大日之梦 (第1/3页)
“我相信你” “哪怕你能轻易焚化我的躯体” 齐天闭上眼,毫不犹豫地从高台上背身一跃...... 大概是齐天小时候,那时父亲还没有去世,兄长没有成为稷下学宫的一代天骄,一家三口住在渤海郡的老宅里。 如同渤海郡的一户普通人家,父亲外出劳作,兄长照顾弟弟,一年四季餐桌上都是海鱼海虾,平淡中满是烟火气,是齐天记忆中最幸福的时光。 那时的齐瞬每天愁眉不展,半大小子眉宇间是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成熟。他和这个家,这个世界似乎都格格不入。 自己也不懂事,每天没心没肺缠着兄长给自己讲【魂破苍穹】、【密术神座】,但兄长被缠的不耐烦了就会讲【妖灵复苏】吓自己,现在想想其中那个关于敲门妖灵、饿鬼妖灵的故事都觉得吓人。 想到这里,齐天也有些无语,谁会给那么小的孩童讲恐怖故事... 记忆无声地流动,仿佛一张褪色的黑白照片有了颜色 后来的后来 父亲离世的那一天,齐天不知道父兄都聊了什么,就在那个盛夏午后,片刻时光,他就失去了父亲,又得到了一个哥哥。 不知名的力量击破了齐瞬和这个世界的隔阂,他变得开朗起来,或者说是回归了本性。 但从小就没有母亲,随后又失去了父亲,加上齐瞬在学宫崛起后越发没有时间陪伴齐天。 齐天也就越发不喜与人交往,最后只想成为穆天子那样的旅行家,或是个无名隐士,从此长居于山水之间。 思念没有尽头,可回忆再漫长也有终点。 齐天躺在床上,念珠和灵明体内的星魂幽兰闪闪发光。 一片白光笼罩了他的脑海。 “弟弟,我给你讲个北风与大日的故事吧。” 是兄长的声音,看来我在做梦...... 齐天听过这个故事,大概是北风与大日比赛,谁先脱掉行人的衣服,谁的力量就更强大。北风拼命地吹,但行人只是更加裹紧了衣服,大日只是展露温暖,行人便争先恐后地把衣服脱掉了。 相当无聊的教育意义小故事。 但齐瞬现在讲的的版本不一样。 “太古之初,天地间没有星辰,太阴,四宿,三宫都不存在” “寂寥的天地间,只有北风与大日两兄弟,他们有着无上的力量。” “北风时常愁眉不展,冰冷地带走天地间的温暖。” “大日活泼开朗,乐此不疲地跟在哥哥后面收拾烂摊子。” “就这样,许多年” “直到有一天,太阴星来到了这个单调的世界,最早的太阴星是猩红色。” “太阴找到悲伤的北风,说:你啊,为什么还存在呢,这么多年了你的弟弟都没能温暖你,你只是个拖累,不如把力量都给我,我来做大日的伴侣。” “太阴找到活泼的太阳,说:好孩子,你又何必为你那尖刻的兄长日日夜夜付出呢,他与世界格格不入,无时无刻刮起那恼人的风,只求天地间都是他这样的倒霉蛋,你劳苦了那么久,为何不把力量给我,让我来温暖他试试呢” “一开始,北风与大日都没有理会太阴。”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北风愈发狂猛地呼啸,太阳却慢慢的失去了光辉。” “北风知道是那狡猾的太阴迷惑了自己的弟弟,装出一副友善地面孔悄悄地窃取着他的力量。” “但世人只知道北风的暴烈,却不知若是没有北风,只有大日,那光辉才是真正的暴烈。” “北风的天性便是这样,悲伤,游离于世界之外,带走尘世的温度,就如同弟弟天性炽烈,但又开朗温和,普照人间。” “故事的最后,太阴愈发猩红,大日就要消散” “于是北风放弃了自己的力量维持住了弟弟的存在,又分离出山川万物,星宿银河。” “他最后告诉弟弟:当你不在的时刻,我的天性是快乐的,我的自我是悲伤的,当你在的时刻,我的天性是痛苦的,我的心却一直是快乐的。” “我亲爱的弟弟,马上我就要失去力量了,但我会化作你日冕外的一阵微风,永远伴着你,若你太用力,我就会散去…若你不再照耀大地,我就会化身成一阵北风,再次席卷天地。” “我是悲伤的北风,也是你身旁的微风。” “我信任你,我的弟弟,哪怕你能轻易焚化我的身躯。” “就这样,北风失去了力量,化作一阵微风陪伴着大日,大日也为了兄长收敛了力量。而大日虽然有着山川万物,星宿银河的陪伴,偶尔还是会想念曾经悲伤酷烈的兄长,所以他会短暂地离去,任由北风吹向那些悲伤的人儿,随后再回来,温暖他们的内心。” “要信任你的伙伴啊齐天。” ...... 泪湿枕巾,齐天已然醒来。 石坊训练场 “灵明,再来一次!” “嘻!” 灵明眼先是有些不情愿,但还是再次调动体内流转自如的妖力,一点一点凝聚在手上。 一块黑色的岩石渐渐成型,随着岩石愈发沉重,灵明终于再次支撑不住,散去了手中的妖石。 根据石猴密卷,抛石的第一阶段是训练石猴凝聚妖石的能力,经过数天的练习,灵明凝聚的妖石慢慢从土黄色变成了深青色,最后变成了黑色,这代表妖石的密度不断地增加,距离彻底掌握抛石第一阶段已经十分接近。 抛石的三个阶段,对于普通石猴来说是先易后难,最简单的是凝聚妖石,然后是凝练,缩小妖石的体积,最后是精准度和射程。但灵明却正好相反,一贯精准控制妖力输出的他反而最不习惯大股输出妖力,但后两阶段的凝练妖石、精准度和射程反而是他的强项。 齐天手法娴熟地运转魂光为灵明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