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儿_第一百零四章 兴师问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四章 兴师问罪 (第2/3页)

  路上,两人自然而然地谈到了敬武。

    方母说,敬武昨天回来过,说天气冷了,怕有倒春寒,回来拿了件棉衣,今天一大早就走了。

    听到这儿,王加根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他蜻蜓点水地提到,敬武回家没有跟他们打招呼。他和红梅不放心,就过来看看。

    “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方母嗔怪道,对小儿子的不辞而别感到很气愤。

    回到菜园子村,方母开始做晚饭。

    让王加根感到奇怪的是:家里明明有锅有灶,柴禾也是现成的,但丈母娘却把鱼rou和蔬菜拿到邻居家,借用别人的锅灶炒菜。饭菜做好后,再端回家里。

    “家里这几天吃斋,锅灶上沾不得荤腥。我下礼拜准备去黄陂木兰山拜佛。今年腊梅考大学,敬武考中专,求菩萨保佑他们。别人都说,木兰山的菩萨还是蛮灵的。”方母不好意思地解释道。

    听到这儿,王加根感觉有点儿心酸。

    方母又问欣欣听不听话,说自己特别想,有时欠得流眼泪,可家里又走不开。

    王加根宽慰道,欣欣乖得很,已经会叫“爸爸”“mama”了。把她放在地上,松开手能够站一会儿,估计要不了多久,就会走路了。

    晚上突然风雨交加。雨点打在瓦楞上噼噼叭叭地响,风穿过千疮百孔的土砖墙,屋里冷飕飕的。

    王加根缩卧在被窝里,听着外面的风雨声,望着漆黑的屋顶发呆。

    也不知敬武回牌坊中学没有,他会不会跑到其他地方去?真让人担心啊!岳父母满怀希望地把他托付给我们,跟着我们上了三年学,结果却弄成这样一种局面!想起这些,王加根一点儿睡意也没有。

    他又突然记起带来的钱给腊梅和敬文之后,身上只剩下一块多钱了。如果绕道孝天城回家,路费都不够。看来返程只能从方湾步行到肖港火车站,搭火车到花园镇。

    为了赶最早的一趟火车,他凌晨四点半就起床了。接过丈母娘递给他的雨伞和手电筒,顶风冒雨往肖港火车站赶。外面一团漆黑,地上满是泥泞和水坑,没有手电筒,根本就没办法行走。

    雨依然在下着,还夹着冰雹,打在雨伞上叮咚作响。由于风太大,雨伞被吹得左右摇晃,雨水不时飘到王加根的身上。

    出门走了没一会儿,他就发现自己衣衫单薄,根本无法抵御料峭春寒。特别是赤裸的双手,很快就冻麻木了,手指都难以伸直。他浑身发抖,牙齿打颤,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艰难地前行。穿过村庄时,即使无法看清道路,他也不敢用手电筒,害怕光亮招来村里的狗子,只有屏住呼吸往前摸。

    马上就要渡船过瀤河了。这么早,有没有人摆渡呢?

    还算幸运,他到达河边时,有两个卖菜的农民正在喊渡船。

    过河之后,电闪雷鸣,风刮得更猛,雨下得更大了。王加根身上迎风一侧的上衣和裤管全部湿透了。鞋子浸了水,就像没有穿鞋袜,赤足走在泥地上一样。头发也打湿了,用手一摸就是一把水。脸颊发烫,火辣辣的,冰雹打在上面生疼。手背和手掌火烧火燎,而且发痒。他开始打喷嚏、流鼻涕,感觉有些头晕眼花了。

    “为什么不向丈母娘要两块钱坐汽车走孝天城?为什么总是那么死要面子活受罪?我真是个蠢货!天生的贱骨头!”

    到肖港火车站后,王加根总算赶上了北上的慢车。买好车票后,又到车站门口的小吃摊上买了两个烧饼,围着别人的火炉烤了烤火,麻木的手指才慢慢恢复知觉。

    在花园镇下车时,仍然在下雨。他一哧一滑地回牌坊中学。

    进家门时,看见红梅抱着欣欣站在客厅里,笑眯眯的。

    王加根估计已经有了敬武的消息。

    方红梅说,敬武昨天下午就回了。问他去哪儿了,他一言不发,眼圈红红的,还不停地抽泣。他把自己的衣服和书籍都拿到男生宿舍去了,晚上没回来吃饭,今天早上也没来家过早。据聋子聂师傅说,敬武两餐都是在学校食堂吃的,在食堂挂的账。

    “等一会儿你去喊他回来吃饭,再莫说他。别管他了!反正还有个把月就要预考。”方红梅絮絮叨叨地嘱咐。

    “我哪儿还敢说他呀?我巴不得把他当祖宗一样供着!”王加根满腹牢sao地发泄道。

    敬武这次离家出走,真的把他害惨了,也让他明白了许多事理,教会了他不少东西。

    他手头的事情多如牛毛,哪儿有时间和精力为敬武怄气啊!

    这个周末就是清明节,王加根准备回王李村老家上坟;四月下旬,方红梅要去应城县参加函授面授,除了代方红梅上课以外,他还要考虑欣欣怎么弄;四月二十五日,他要去孝天城补考《政治经济学》。工作上的事情就更繁杂:初三学生毕业考试,填写毕业生档案,办理毕业证书,组织毕业典礼,出“五一”“五四”专刊,发展新团员,语文备考分析,中考预考和正式考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