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九天揽月_第二百四十五章 王剑真相,六御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五章 王剑真相,六御令 (第4/5页)

,其实已经用上了《太华拳谱》中的冰轮两相守拙印。

    外来攻击,只要触碰到冰蓝色光泽,就会使冰蓝光泽,转化为最强硬的状态。

    哪怕是贺宗的元气长枪,在正面突刺中,也难以突破这种防御,隔着手掌还有五六寸,就该落不下去了,只能绕路变招。

    可是,乌苏娜手里那把黑色的斧子,竟然好像热刀切油一样,没有一丝滞碍,直接抹断了冰蓝光泽的所有防护。

    斧刃几乎贴到了苏寒山的掌心皮肤。

    苏寒山眼皮子一抖,掌心内凹,五指闭合,要锁拿斧刃侧面。

    与此同时,他左手更是一招神出鬼没的玄阴神拳,拳劲无声洞穿空气,砸向乌苏娜腰部。

    双管齐下,起到效果。

    乌苏娜斧柄下压,挡住那一拳,斧刃也变了方向,没能斩到苏寒山。

    但苏寒山的右手,也没能夹住斧头,而是闪电般的一缩,五指间多了不少血痕。

    那把斧子,不知道是有什么古怪,就算是侧面,也完全不能接触,有无法计数的,细小但强硬的力量,破开苏寒山右手防护,试图撕裂他的皮肤。

    乌苏娜在这瞬间,斧头再度向前一推。

    她是右手握斧柄,左手按斧背,巨大的斧刃,正对着苏寒山的身体中线。

    苏寒山坐在那里,就算头可以避开,下半身也会被斩成两半。

    他不得不退,身影一闪,已经从坐姿变为长身而起,退到石碑边缘,只剩左脚一点尖端,还触及到石碑,若即若离。

    虽然他极力掩饰,但是仅凭这一点点接触面,还是不得不让石碑中一种远古沧桑的气息,透露出来。

    乌苏娜心头一动,一步抢上石碑,靴子震踏下来。

    石碑表面,顿时迸出大量裂缝,露出里面一块块横七竖八的水晶。

    不同于七巧玲珑石那种,外表不规则,内里线路又太具几何感的样子。

    石碑里面藏着的这些水晶,具有自然的美感,五光十色,散发出不断流转变化的能量场,表面还蔓生着各种古朴难懂的花纹。

    乌苏娜见过很多超古代文明的相关事物。

    她可以保证,这些水晶,绝对与超古代文明有着深厚关联,而且分明是从地下极深处,钻透石碑根基,来到这里。

    难道万年藻龙已经要现世了?

    苏寒山固守石碑不动,莫非是试图在万年藻龙的材料上,做什么手脚?!

    就像是有着某种心灵感应,意念共鸣。

    乌苏娜心里无法抑制地生起那些联想念头时,苏寒山正好睁开了眼睛。

    四目相对,意念共振,苏寒山的拳头,已经挥了出来。

    共振的不仅是意念,还有那块石碑,包括里面所有的水晶。

    彩色的光泽,内部澎湃无比,流转不定的能量,都在这频率共通的一瞬间,就转移到了苏寒山身上,转移到了他的拳头上。

    一切是如此的融洽,仿佛那些力量本就属于苏寒山!

    事实正是如此,那些水晶确实是超古代文明的事物,但却只是贺宗在神农架发掘出来的超古代资料载体,本身除了气息古老,材质独特之外,并不包含任何特殊能量。

    苏寒山请贺宗秘密地把这些水晶带来,自己又向其中灌注了小五行灭绝神通,潜入海底,从地下贯通到石碑内部。

    所有故弄玄虚,要的就是这一刹那的机会。

    彩色的拳头,在乌苏娜的感官中,宛如一道闪电晨曦,快到已经来不及阻挡,只能运起所有生命源质,汇聚在中拳的位置。

    轰!!

    她中了那一拳,感觉自己的内脏、血液,似乎都要全部破体而出,自由自在的飞翔出去。

    剧痛使她感受到自己的伤势之严重,但她的躯体,毕竟没有真的破碎。

    所以在她的身体,轰然倒飞出去的时候,脸上还露出了一丝凶狠的笑意。

    因为苏寒山刚才也中了一拳。

    那一拳还不是砸在胸腹之类的位置,而是直接砸在了他的后脑上。

    人体最重要、也最脆弱的要害之所在。

    出拳的当然是徐知行。

    他出这一拳之前,没有人知道他在哪里,他出这一拳的时候,却好像是一整座森严的皇朝,出现在苏寒山背后。

    整个皇朝的指令,从上而下,节节运转,形成严酷无比的秩序,创造出冰冷无情的钢铁洪流。

    因其严酷,故而强大。

    《帝下复命神拳》,帝下辐命之拳!

    在这种拳法意境里面,徐知行每一个细胞中的镭光辐射能量,都被赋予了一个趋势。

    世上任何一个还丹境界,突然中了这一拳的话,不死也要丢掉大半条命。

    苏寒山的头就算不会像一个烂柿子一样炸掉,也会连带着整个身体,轰飞出去,让徐知行的手臂可以尽情的舒展,拳力可以发挥到尽头。

    然而,徐知行的拳头还没有完全伸直,就感受到了巨大的阻碍。

    世人皆知,水嫩多汁的桃子,会有一个坚硬的核,但那毕竟也只是木质纤维的组合体,算不上多么稀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