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章 吞并西夏之议 (第1/3页)
,诸天反派的逆袭 “敢问太皇太后,前些时日是否有西夏国使节,前来大宋朝见?” 太皇太后颔首道:“确有此事,这与李先生所说之事有何关系?” 李慕正色道:“回禀太皇太后,那所谓的西夏使节赫连铁树,实则是西夏一品堂堂主。” “他们明面上是来朝见陛下和太皇太后,实则是借机来我中原生事,意图覆灭丐帮和我长空剑派,剪除大宋的羽翼。” “朝见陛下和太皇太后,不过是他们堂而皇之在大宋境内行走的借口。” 太皇太后脸色微变,略微沉肃下来:“竟有此事?丐帮且不去说他,长空剑派有李先生坐镇,区区西夏有何神人能妄言覆灭?” 李慕傲然道:“漫说西夏无此神人,草民敢斗胆说一句,除非是我大宋朝廷容不下草民,否则天下绝无此等人存在。” 太皇太后疑惑的道:“那方才李先生所言……” 李慕肃容道:“太皇太后有所不知,近年来西夏一品堂配制出一种极厉害的毒水。” “此毒平时盛在瓶中,使用之时,自己人鼻中塞好解药,拔开瓶塞,毒水化汽冒出,便如微风拂体。” “任你何等机敏之人也都无法察觉,待得眼目刺痛,毒气已冲入头脑。” “中毒后泪下如雨,称之为‘悲’,全身不能动弹,称之为‘酥’,毒气无色无味,称之为‘清风’,故此毒名为‘悲酥清风’。” “月前赫连铁树率西夏一品堂武士,以此毒将丐帮所有高层,并几名大宋武林顶尖高手一网打尽。” “幸得草民门下弟子机警,及时发现了此事,果断处置,在西夏武士未及使用此毒时,施以雷霆突袭,才解此危机。” “太皇太后不妨想想,若西夏大量配制此毒,用在行军作战之中,我大宋军队岂不是任人宰割?” 听完李慕的话,太皇太后脸色彻底变了,她凝重无比的道:“此毒当真如此厉害?” 李慕抱拳道:“草民以项上人头担保,绝无半句虚言。” “在突袭西夏一品堂时,草民门下弟子夺得一些悲酥清风及解药,愿献给太皇太后,您一试便知。” 听李慕这样说,那十之八九不假了,太皇太后再无疑虑,转而问道:“既已夺得此毒和解药,我大宋可能配制?” 李慕摇摇头,道:“无法配制,因为配制此毒和解药的主要材料,只有西夏大雪山欢喜谷中才有。” 太皇太后蹙眉道:“如此说来,大宋岂不是危险了?” 李慕把局势危急的效果拉满之后,这才转而道:“太皇太后倒也无须太过忧心。” “咱们只消在西夏配制出充足的悲酥清风,做好万全准备之前,一举将之覆灭即可。” “如此不仅大宋危局可解,更能吞并西夏百万里山河,最重要的是,那悲酥清风也能掌握在我大宋手中。” 大宋朝廷自然也有自己的谍报系统,只不过朝廷的谍报系统,着眼点更多在各国朝堂和权贵之中。 他们更注重军事、经济、民生、政治等方面情报的收集,对江湖的掌控极为不足。 打仗还得靠江湖人士作为羽翼,抵御来自敌国江湖的力量,这也是为何,这个时代的江湖能如此昌盛的原因。 不过朝廷真要下力气调查江湖上的事,同样也能查得出来,所以李慕不怕太皇太后不相信自己。 听了李慕后面这段话,太皇太后正色问道:“李先生,哀家问你一句,攻打西夏,我大宋可有必胜把握?” 李慕认真的道:“回太皇太后,战场局势千变万化,未到尘埃落定之时,谁人敢说必胜?” “古来征战,将士当有必胜之念,谋士当有取胜之道,但万无必胜之理。” “不过我大宋无论人口还是粮草,皆比西夏多上数十倍,西北边军亦是百战精锐之师。” “兵精粮足,又有如长空剑派和丐帮这样高手如云的民间组织相助,莫说是西夏,便是对上辽国,大宋胜机也当有十之七八。” 李慕一番话,虽然太皇太后还在踌躇犹豫,一旁的哲宗却早已听得热血沸腾。 一直一言不发的哲宗忍不住开口道:“皇祖母,孩儿以为,征战之事,有六成把握便已可放手一搏。” “既然攻打西夏咱们有七八成把握,那与必胜有何区别?” “难道咱们真等西夏准备好充足的毒气,将我大宋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吗?” 太皇太后叹了口气,道:“官家,一旦动了刀兵,军民肝脑涂地,不知要死多少人,烧毁多少房屋,有多少人家要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为君者胸中时时刻刻要存着一个‘仁’字,别说胜败之数难料,就算真有必胜把握,这仗能不打还是不打的好。” “不过你说的也有理,如今的局面与往日不同,西夏着实欺人太甚,这一仗却是非打不可。” 听到前面一番话,李慕心头失望无比,高滔滔可谓将“妇人之仁”四个字,诠释得淋漓尽致。 打仗固然谁都不愿,可你不打别人,等别人发展壮大就会来打你,到那时却什么都晚了。 好在这次他的铺垫足够,最后一句话终于是让他松了口气。 他起身抱拳躬身道:“太皇太后英明,我大宋以仁德治国,奈何那些番邦蛮夷,却不与我们讲仁义道德。” “唯有以威武屈之,使大宋威加海内,方能令诸夷戒惧,不敢再轻犯大宋。” 哲宗略有些激动的大声道:“先生说的对极了,仁德是留给我大宋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