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特殊的街道 (第2/2页)
” “1898年,清朝与英国签订条约,将沙头角一分为二,深圳、港岛各占一半,街心以界碑石为界,街道上有百年古榕树、百年古井……” 办理好有关的手续以后,林阳、王伟国、马卫都三个人,走进了赫赫有名的中英街。 此时此刻,他们看到,狭窄的小街上,店铺林立、人头攒动,用熙熙攘攘、摩肩擦踵形容是一点也不为过。 林阳说的头头是道,王伟国、马卫都听的是津津有味。 “王哥,你们今年来的正是时机,大陆与港岛年初签订了《开放中英街协议》,大量的资金、货物涌进了这个地方……” “你们看,那些人大包小包的背着、扛着,都是从其他地方来这里进货做生意的,这里的东西价格便宜、还免税……” 林阳的这些知识,并不是刚刚从中英街玲姐到的,而是在重生之前,他来这里旅游时听导游讲的。 “兄弟,你看,这里怎么还有人挑着蔬菜?” 王伟国突然发现,人群里有许多人挑着担子,担子上有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 “王哥,这个也不知道,咱们找个人问一问?” 林阳没有听导游说过这件事。 “这位大哥,你等一等,我想问你一件事?”
林阳招手拦下了个中年男人。 “你有什么是吗?” 林阳一听东方是当地的口音。 “大哥,这中英街上还卖蔬菜?” “你们是外地来的吧?” 中年男人看了看林阳、王伟国、马卫都他们。 “是啊?怎么了?” “哈哈哈,怪不得你们觉得奇怪,我们是沙头角沙栏吓村的村民,与新界北接壤,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前几年,我们这里就开始做生意的了。” “最初,我开一辆从港岛引进的14座中巴,在中英街关口外拉客人和他们带的货,送每天能赚几百块,多的时候甚至达上千块。” “今年,开放中英街的协议签订后,往内地带货的买卖不好做了,我们就转头开展了往港岛销售蔬菜。” “大哥,这些蔬菜都是你们种的吗?” “不是,我们村里没有田地种蔬菜,这是到临近的南塘市场收购的,再挑到港岛去卖,2块钱的青菜,在那边能卖到5、6块钱。” “大哥,你明天这样挑着担子来回跑不累吗?” “嘿嘿,实不相瞒,过几天我就准备换手推车了,现在才发现,这蔬菜生意是一本万利啊!有多少那边能卖多少,明年我还想换汽车拉蔬菜?” 中年男人说完就笑嘻嘻地走了。 “兄弟,没有来深圳之前,我根本就不敢想象,这里的人竟然是这样过日子,你看看人家,都打算买汽车了?” 王伟国确实是感到吃惊。 “王哥,这一天深圳你没有白来吧!是不是深有感触啊?” “兄弟,你说的太对了,真的是感慨万千啊!说不出是什么滋味,高兴、失落、震惊、新奇,总之,是百感交集。” “我也与王哥的感触一样,这在京城里,根本就不敢相信,同样是活着,这里的人更有信心。” 马卫都的话林阳听了微微一笑。 “马哥,你知道吗?其实,这里还有一条秘密通道?” “什么秘密通道?” “走私。” “走私?走私什么?” “这个问题,你回去打听一下,港岛那边的有钱人都喜欢什么,就会明白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