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风气 (第2/2页)
岸,就有梯板搭上船舷,几个官吏模样的人攀登了上来。 显然,吴越国对大宋的戒备,比起平海军要低得多。 大概率是这几艘官船一路南来,闹得动静大,让吴越这边早就掌握了基本情况,因此不再需要小心问询、试探。 “我等交代个事,就准备走,不用惊动国主了。” 崇简对几个气喘吁吁赶到甲板上的官吏道。 他想把二陈的事交代一下,表明大宋高度重视的态度,然后就继续北上。 必须抓紧时间完成此行的主要任务,到辽国后方一探虚实。 在他的私下打算里,所谓探虚实,是有更长远规划的。 为何大宋攻取南方轻而易举,但一涉及北伐就困难重重,哪怕是对付小小的北汉,也一再铩羽而归? 其间原因很多,但从地势上来看,南征是居高临下,无论水路、陆路,势如破竹。 北伐却是仰面进攻,属于“以下犯上”,气势上就输了一筹。 这就是冷兵器时代,大多是北方战胜南方,南方臣服北方的根源所在。
今后伐辽绕不开这个问题,因此崇简就有了新的想法。 为何不能两面开花,让敌人腹背受敌,把它的优势彻底抵消,甚至变成劣势。 那需要强大的海军,准确说,是强大的海军陆战队,这个时代还没有概念的兵种。 崇简愿意在这个时代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这才是发挥穿越者优势的关键,以往那些小打小闹,不成气候。 当然,谋划这一切的起点,就是摸一摸虚实,做好路线规划。 简言之,这一次,就是来踩点的。 至于促成纳土归降事宜,对钱俶不用采取逼迫式策略,到时只需一道旨意就可以解决问题。 原本的历史轨迹,这钱俶因为配合进攻南唐有功,被封为大宋的天下兵马大元帅。 即便后来主动到汴梁,他也是唯一保留国主封号的降君。 只是现在南方统一的态势,因为自己的乱入而发生了改变,但钱俶的基本态度并未发生变化。 “这,这,请大人务必稍候,我等已飞报城内,国主大人的指令想必马上就到了。” 领头的港口官员来不及打听何事,就慌忙挽留。 大宋官船这么拉风,国主还没有发话,就让自己打发走了,那还得了? 事后不被治个擅做威福的罪名? 跟随的吏员更是点头哈腰,应和着官员的发言。 “大人还需要什么东西,只管吩咐?” 官员又道。 “什么东西?刚在泉州补充了给养,还想不到缺什么。” 崇简下意识回答,同时四顾,想问问船老大还有什么需要补充之物。 突然发现官员表情怪异,似乎在冲着自己挤眉弄眼。 再看看潘惟吉和刘承珪,都十分有默契地退后了两三步,眼观鼻鼻观心,对外界不闻不问。 崇简恍然大悟,不由心中暗骂。 这钱塘江上的邪风刮得不小啊。 堂堂正正之事,居然需要靠贿赂来解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