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新春番外 (王煜楼时麒if向点梗) (第2/5页)
腰高。还有那个羊圈。小时候家里是养了山羊的,他牵着羊上山吃草,顺便去溪里抓鱼,爷爷在门口等他。 当年那场灾祸后动物都死光了,他也没再回来过。 走之前楼时麒往兜里揣了一捆线,王煜笑他又要补衣服。楼时麒扛着扁担没搭腔,路上又顺手捡了个树杈子。 没走一会儿,山上已经没有了路。楼时麒拨开低矮的树丛,露出一条浅浅的小路。 “这是条兽道,个头不太大的动物会从这儿过,到前面的山涧去。” 走到娃娃鱼涧旁,楼时麒刚放下水桶,突然目光一凛,随手捡起一颗石子朝树丛扔过去。他用的力道不大,只是警示。一只小兔子匆匆跑开,不远处还趴着一只比家猫略大动物。 王煜好奇地探头看看。“诶诶诶那是什么,长得好像大耗子。” “什么大耗子,那是灵猫。”楼时麒看着树丛里一闪而过的身影,颇为遗憾地说:“现在这些都是保护动物了。” 王煜拿胳膊肘怼了他一下。“甭看了,咱们打了水就走吧,还得下山赶集呢。” 楼时麒看她一眼,拿起那根树杈子。王煜盘腿坐在石头上,看他走进冰冷的山涧抓鱼。楼时麒的脚踝和小腿冻得通红,不过他很耐心,手也不发抖,静静地站在溪水中看着游鱼慢慢靠近。 早晨的阳光拨开林间的树叶洒了下来。王煜好像透过十数年的光阴,看到了一个身着百鸟,为了捉鱼而把衣襟撩起来的少年。 楼时麒举着戳满了鱼的树杈,单手盛了溪水洗脸。 “你这非得老寒腿不可。”王煜酸溜溜地说。她渴望地看着,却因为怕冷不过去。 楼时麒用冰凉的手指戳了她一下。水滴顺着脸颊滑下来,倒也没那么冷。 “不入寒涧焉得鱼获。” “可是我不吃鱼。”王煜煞风景。 “也不是给你吃的。”楼时麒见她眯起眼睛,立马补上一句:“我带你去换腊rou。” 贵州大山里现在还保留着以物易物的习惯,每十二天有一处集市,轮流到临近几个村寨去。赶年场的话差不多每天都有。楼时麒算了算,这天刚好是巳日,称为蛇场,由隔壁寨子主办。 楼时麒年少时每逢过年就去那里换面粉。不过王煜不需要知道这些。 两人在山路上慢慢悠悠走,那些鱼被楼时麒用绳子栓住,吊在扁担两端。 王煜看到远处的山上成片的白,中间俏了点儿淡淡的粉色,楼时麒说那是梅花林。 萧瑟的远山和生机昂然的梅花林相映成趣。 “咱们可以去么?”王煜眼睛亮晶晶地问。 楼时麒失笑。“看着近,其实隔着好几座山。曾经过去需要走上三五天,现在公路快修到这里了。” 山路不好走,楼时麒腾出一只手等王煜快摔了的时候捞她一把。他很轻松就能把王煜扶住,但非得说一句:“你秋膘贴的挺瓷实。” “那可不。”王煜坦然说。“还不够量,待会儿我还得找点儿特色小吃再贴一贴。” 楼时麒吹了段轻快的口哨。在埃及那个神殿里,王煜也听过这个调子。当时她还以为就要交待在那儿了,没想到还有后来这么多事情。 集市在两个寨子所在的山相交的缓坡上。摊位之间并不分明,挤挤挨挨,铺满了整个小山坡。 除了老年人,大多数人面前都摆着支付码,也有人用现金交易。 楼时麒见状看看自己手里的鱼,王煜赶忙说:“能空手套白狼干嘛要花钱。先说好啊,你换来啥吃啥,别想着利用现代化。” 于是楼时麒先是用几条鱼换了一块腊rou和一小袋子面,又去替人写春联。寨子里识字的人不多,当年他的爷爷就是负责帮寨子里的人写春联。那会儿他爷爷跟人们说自己没上过学,只读了几年私塾就辗转讨生活。 苗寨的春联不像是汉族,并不只是写字,还要画图腾。过了这么些年,楼时麒还记得。 其实写春联这部分才是二人收入的大头儿,甚至还有人拿了一块猪腿rou,让他俩带回去秋腊rou。不过碰上目不识丁的老人,楼时麒也给人家画,意思意思收点儿自家做的糖或者糍粑,哪怕是一张红纸。唯一一个他主动去要的,就是一个热水袋。 王煜没想到会淘换来这么多,看着楼时麒的眼神让他颇为得意。 物滚物的结果二人站在一堆年货里互相大眼瞪小眼。 王煜跟刚才换腊rou给他们的大娘说了好些吉祥话,逗得她眉开眼笑,讨来了个小背篓,让楼时麒背上了。 老人家朝二人说几句话。因为是方言,王煜没听懂,倒是一旁楼时麒耳朵红了。 王煜顾不上问老人家说了些什么,就来调侃楼时麒脸皮薄。她在考古队的时候就以开他玩笑取乐,这些年共同经历过那么些事儿也没有改变这一点。 其实在孤独的岁月里,什么难堪的时候没有经历过,楼时麒也绝不是脸皮薄的人。可是在王煜面前,他确实更容易害羞一些。 回寨子的路上碰到了个背着孩子的女人,她手里拎着一些坚果和方便面,还有几盒八宝粥,微微佝偻着腰。那小孩儿从布包里朝楼时麒挥着小手,王煜捏住了那小rou手。 女人抬起头,露出一张年轻害羞的脸。 王煜从楼时麒的背篓里翻出了刚套换来的糖递给女人。楼时麒用路边的枝叶窝了个小兔子,小孩儿拿在手里就往还没长牙的嘴里塞。 刚一靠近寨子就听到乐声。 没等王煜问,楼时麒就就告诉她:“这是苗年的庆典,每个寨子不一样,我们小时候会去别的村子蹭人家的活动。” “那你们这儿是什么?” “鼓。” 一面巨大的铜鼓架设在寨子里最古老的吊脚楼前,空地上竖着一根杆子,杆子顶昂首而立的是一只雄赳赳的鸟。 虽然已经不再向大山讨生活,苗年的时候,寨子里的人还是会祭山拜树。他们相信逝去的人住在铜鼓里,故而并不轻易敲响,怕惊扰逝者的安眠。 王煜听得眉头一跳,她上次敲鼓还是在埃及召唤死而不休的生命。 此时还不到时辰,但已经聚起了人,好些游客甚至从附近寨子慕名而来。近些年日子好了,庆祝起来也多了几分底气。 楼时麒惦记着去熏腊rou,这样王煜走的时候还能给她带上。王煜溜达了半天也有点儿饿了,于是二人准备打道回府。 没想到没走两步,就听有人叫了一声:“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