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华夷之辩,沛公刘邦  (第2/3页)
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读过兵法,却并不愿意具体去学。    即便如此,也成长为了一位放眼千古也算得上绝顶的将才。    他有自己的兵法,也有自己的韬略,这是独属于项羽的东西。    “若是我以后没有猝然暴毙,我是定要写出一本自己的兵法。一本足以流传千古,不弱于《孙子》《吴子》《六韬》的兵法。”    项羽昂首,很骄傲。    历史证明,他也足以自傲。    “你啊……”    范增伸出右手点了点他,笑着摇摇头:“你若是具体研读过《孙子》,便该知道的:用兵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引援结盟不过是用兵者的常态。”    “可那也不应该与蛮夷结盟,我有把握独自击败秦军,擒杀章邯。”    项羽重瞳一挑,心中略微怄气,似在恼怒范增之前卖关子,不提前与他商量。    “蛮夷?谁是蛮夷?”    范增闻言,面色一肃,反问道:“是你楚国南蛮?还是他秦国狄戎?亦或者是百余年前的吴越夷人?    除了早在数百年就被灭国的小国,而今七国之内皆有蛮夷与国人混血,汝欲将之一一驱逐吗?”    看着逐渐严厉起来的范增,项羽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发现不知该说些什么。    范增面色严肃,继续说道:“岂不闻:夷狄而华夏者,则华夏之;华夏而夷狄者,则夷狄之。    周人抗击夷狄,是为生存、为地盘。    秦人北逐匈奴,是因为匈奴人时常南下劫掠百姓。    这是敌我之分,不是华夷之别。    你而今如何排斥北方戎人,数百年前中原各国就是如何排斥楚国的。    而今如何?    楚不是依旧属于华夏文明吗?    楚王熊心不依旧是六国共推的反秦盟主吗?”    少吃了几十年的盐,项羽哪里辩得过范增?    他哑口无言,但心中的那种傲骨与傲气不允许他做如此下作之事。    “为将者,应该在战场上堂堂正正击败对方。”    项羽眉头挑起,一抹英气勃然而发    他撂下这句话,便想催动乌骓去追赶,却不防范增猛然起身,从马车上朝着他扑下。    项羽想要躲开,可一想到亚父这一把老骨头若是就这么摔地上,得去掉半条命,心中就猛然一揪。    他张开臂膀拥住老头。    范增却像个孩子一样反保住他,这么都不肯撒手:    “老夫知晓乌骓乃是天下罕有的千里驹,那群斥候胯下凡马远不是它对手。    可越是如此,老夫越不能撒手。    籍儿,你就听老夫一次。一切罪名,一切罪责就由老夫承担。”    项羽被这句话气笑了。    “亚父,籍儿在你眼中就是惧怕承担罪名、承担罪则之人吗?    籍儿只是觉得男子汉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当顶天立地。纵然兵败身死,亦不过是籍技不如人、学艺不精或是天公不作美。    勾结狄戎,我不耻也!”    老头儿年长四五十岁,年轻的时候听过多少豪言壮语?    早已对这种热血之言有了免疫。    他也不反驳,只是像个老顽童一样,抱着项羽不撒手。    项羽尊他为亚父,自然做不出直接把人丢地上的事,只好叹了口气,苦笑着摇摇头。    “罢了罢了,只是您日后千万不要再说什么‘罪则由您一人承担’的话。    籍儿为男子汉,岂会如此作为?    若天下有骂名,吾当与亚父同担当,同进退!”    项羽依旧是那个项羽,傲骨嶙峋。    闻言,范增先是一愣。    而后苍老干涩的眼眸泛起点点水光,布满皱纹的眼眶也有了些许微红。    他点了点头。:    “好,一同承担!”    -----------------    砀郡。    秦朝时在宋国旧地设置的一個郡。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国灭魏国,因魏国东部有砀山,改大宋郡为砀郡。    下辖二十一县,郡治砀县。    砀郡的芒砀山是陈胜埋骨处,也是沛公刘邦的发迹之地。    传闻,刘邦隐于芒砀山紫气岩中,斩白蛇起义,建立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