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对话朱元璋》 (第2/2页)
末农民起义。 1644年李自成攻入京城,明朝最后一代帝王崇祯帝自缢殉国。 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后清朝趁乱入关,击败大顺、大西、南明诸政权; 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灭亡。 1683年清军攻占宝岛,奉明正朔的明郑告终。” 看着侃侃而谈的张麟,观看视频的所有人都有种怪异的感觉。 老演员的演技出神入化,帝王的气场展露无疑,仿佛真的是行至末年的洪武大帝似的。 张麟的眼神也格外崇敬,可以看出他对洪武大帝的仰慕和尊敬。 两人都算得上演技在线,真的仿若张麟穿越了一般。 一时间,弹幕满是赞叹的言语。 “老演员赛高,张麟赛高高” “现在穿越者太多了,央視都开始挤占普通人生存空间了!” “如果我穿越晚明,我先在崇祯十七年种下一棵树” “好家伙,煤山上的笋都让您夺完了吧” “最近看的两本都是大明的,这不巧了么,《陛下因何造反》《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 “相比起来,我最喜欢大明文魁的结局,一个现代人即使回到古代拼尽全力,也无法替古人选择他们的命运。” “说到底,历史自有其流向,非人力能够干预。” “……” 评论区议论纷纷之际,央視财经频道的一众主播也在看视频讨论着。 看到这里,龙徉笑呵呵说道:“所有穿越,都是YY。 所有意图通过文化思想、制度等方法来治世救国的,都太过理想化了! 哪怕现代人先天带有光环效应,依然不会比朝堂之上那些人精、更聪明、更有能力。
所有穿越里面,最现实最有可能性的,就是《临高启明》。 500个狒狒,记得实体书变为1000个左右了,驾驶着载满海量资源和知识技能数据的数艘大船,其中一条还是数千吨的滚装船,做了整整一年准备,在时空门快要消散之前,才穿越到了海湳岛临高县。 他们用了7年的时间,在各个方面有了足够的发展和储备,才开始向两广地区进行进攻,开始两广攻略,与大明彻底撕破脸。 这才是真实性爆表的穿越! 这才是真正的穿越! 我甚至给作者发了红包,并买了实体书。” 静静聆听着,郭偌天轻笑道:“龙徉姐,没想到你还看网络,这是男频的作品吧?” 嗯了一声,龙徉解释道:“是上次一起主持活动,在后台化妆聊到明朝的时候,张麟推荐给我的,说写的很好。 然后我买来看完,确实写的很好! 张麟说,现在的网络文学已经发展的足够好了,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 我们作为主持人,不能对这个文化阵地视若无睹,要重视和利用起来。” 说起这个,郭偌天想起自己年初报道的一条新闻。 这则新闻说的是—— 国产网文在海外爆火,读者疯狂“催更”,有老外一个月花5万元只为看到最新翻译章节。 其中《诡秘之主》当时已经突破4250万次浏览量。 在点评互动区,人物分析、情节点评、剧情走向猜测等评论比比皆是。 有网友们还表示“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华夏网文太过瘾了。” 一位米国网友曾@Youtube分享自己阅读感受:华夏网文给人一种欲罢不能的“爽感”。它的悬念总能打动你,他们总是能触动你。 记得截至报道那天,起点国际已上线3600多部华夏网文翻译作品,同比三年前增长110%,吸引了超2.2亿访问用户,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不完全统计,该平台每日网友评论高达15万条。 可以说,作为动漫、影游等IP的源头,网文发展飞速,而今在海外市场也圈粉无数。 发展至今20多年,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还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读者,被认为是继好莱坞电影、霓虹动漫、泡菜电视剧之后,‘世界四大文化现象’之一。 这是华夏网文的特征。 这时,榭颖颖颔首说道:“我记得我报道过一则新闻,讲的是网络文学的海外出口。 起初我对网络文学不以为意。 没想到,我们未曾注视过的角落,我们主流文学漠视的存在,已经成了一个新的文化现象,一个巨无霸级别的文化产品。 近年来,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华夏原创文学作品,已经成为海外读者了解华夏的重要途径。 所以张麟说得对,我们央視需要充分利用好这方面的能量,做好华夏文化输出的战略调整。” 几人颔首,讲的话题都很高端大气上档次。 嗯嗯点着头,郭偌天笑道:“男频在西方取得的成就斐然,而事实上,女频的霸道王爷们也正在横扫东南亚,撩动少女春心无数。” 略作思索,龙徉恍然大悟道:“对了,你参与主持过相关活动是吧?” 郭偌天笑盈盈点头:“对哒,就在前不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