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刘纪刘焉入川蜀,刘宏迁都 (第2/2页)
多言,而刘宏见此淡淡道:“虎牢关兵力不可妄动,待关中和益州的援军赶到后,在立即前去增援小平津吧。” 杨彪一脸严肃的站出,再次进言道:“陛下,十万益州军若是离开辖地的话,可能会给其他反叛势力可乘之机,微臣建议应派良将前往坐镇,以防不测!” 司隶若是不可守,大汉朝廷将会退往关中,而关中还守不住的话,益州就是汉室最后的退路,所以益州的安危至关重要。 “爱卿所言有理。” 刘宏点了点头,略作沉思后,下令道:“传朕旨意,封涿郡太守刘焉为益州刺史,典军校尉刘纪(季,即刘邦)为永安太守,令其两人前往益州震慑宵小。” 对于刘纪这个私生子,刘宏心中是抱有愧疚之感的,所以有好差事的话,刘宏自然是给自己儿子留着。 若是可以的话,刘宏甚至想将益州刺史的位置封给刘纪,可惜刘纪没有那个威望,所以只能让刘纪给刘焉打下手。而且只要刘纪把控的住刘焉,刘瀚也一定会助其一臂之力的。 而在场的刘焉则是露出一丝无人可见的笑意,庄严的接过圣旨。 “计划的第一部分,成了。” 请问陛下,那关中呢?”袁逢迫不及待的问道,显然是想安排自家人进去,不过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关中是关西世家的地盘,而作为关东领头人的袁家就算权倾朝野,关西也不可能同意让袁家将手伸进关中的。 刘宏自然知道袁逢在打什么主意,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后,淡淡道:“朕准备暂时迁都长安,亲自坐震关中。” 刘宏的这句话在群体,传到群臣耳中后,无疑是一场大地震,他们都下意识觉得刘宏这是要跑路的节奏。
仔细想想也不难明白,毕竟洛阳已经不安全了,而作为皇帝又怎能置身于危险当中呢? 可关键是现在战争正是重要关头,皇帝在这个时候抛弃国都跑路的话,这对前方将士士气的打击那可不是一般的大,到时胜算可就更渺茫了。 一直不发表意见的何进一听,连忙跳出拥护,道:“陛下英明,微臣也认为陛下应该暂时迁都长安,待击退黄巾叛逆后再返回洛阳,这才是上上之策。” “不可,陛下万不可迁都啊。” “陛下,此时迁都等于将整个司州,拱手送给黄巾,还轻三思啊!” 王允和杨彪先后站出苦劝道,而后忠臣们也都纷纷站出来反对。 刘宏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而后缓缓道:“诸位爱卿真的以为朕的迁都之举,是为了自身的安全吗?” 难道还有别的原因吗?大部分大臣心中都是如此想到,当然这话肯定是不会说出来的。 “昨天高祖皇帝托梦给朕。” 群臣感觉有些跟不上刘宏的思维,怎么就突然扯到高祖和做梦上了! “在梦中高祖皇帝告诉了朕击败黄巾的方法,迁都只是第一步。” 这个理由太强大,简直让人无言以对,在社稷危急之时,开国皇帝托梦解危,嗯,没毛病,一点毛病都没有。 可是高祖早不托梦玩不通,为何偏偏在这个时候托梦呢? 朝堂群臣基本没几个人相信,皇帝连高祖托梦这样的借口都编出来了,显然已经下定了决心,再劝估计也没用了。 你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吧,反正这大汉也没多少资本在给你败了。部分忠臣们心灰意冷的想道。 现在刘宏干出什么荒唐事来,他们也管不着了。 从开始的卖官鬻爵、宠信宦官,再到后来的, 仅仅是一些不知真假的私言,便逼的一代名将辞官卸任,灭忠臣满门。 再到现在的不肯放权导致孟津关失守和荒唐赐婚搞得镇守小平津的武侯里外不是人。 连拼尽全力拯救大汉的宗亲他都这样对待,更何况他们这些外臣呢? ……… 武侯府中。 刘焉、管仲、鲍叔牙等人坐在一起。 “计划第一部分成了。只要在益州站稳便可虎视天下!” “不不不,主公,若是真想虎视天下还需要得到两个地方。一,荆南之地。二,汉中之土。只要夺得这两个门户我们在益州便是进可攻退可守。” “而且益州内部的事项还得处理,南蛮与刘纪若是放任不管,必会引发祸患。” “两位先生言之有理,是焉心急了。” “哈哈,主公不必心急。荆南之地少主会亲自出手拿下的。而汉中只需徐徐图之便可。当务之急应该是想如何悄无声息的处理掉刘纪和平定南中蛮族。” “叔牙言之有理,而且上清的帮手们也快到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