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八章堆砌的枪管! (第1/2页)
“起飞。” 石门附近的一座日军机场。 随着加纳顺正的命令,六架九九式双发轰炸机在北评机场缓缓起飞,在天空盘旋组队后,向着枝子山大桥方向飞去。 望着离开的六架轰炸机,加纳顺正目光带着自豪。 川崎生产的九九式双发轰炸机, 最大平飞速度达到四百八十公里,最大载弹量高达八百公斤,满载航程一千公里。 是帝国最新式,也是最先进的轰炸机。 七月份才开始正式投产,到如今才生产十架。 本来应该派往南方,负责轰炸果脯核心城市山城,但随着土八路在华北地区的崛起,大本营特意插手,将最新一批的三十架分配给华北方面军。 用于轰炸八路军根据地。 为此,帝国后勤供应部,还特意制造了专门的八百公斤特种航空炸弹,用于轰炸土八路的桥梁和仓库。 当然, 新式航空炸弹还没运输过来,目前还在帝国本土工厂内生产, 所以,这一次轰炸,六架九九式轰炸机携带的是十八枚二百五十公斤炸药。 但也足够了。 因为这一次轰炸的,是木质的枝子山大桥。 虽然前线侦查员反馈,枝子山大桥虽然是木质结构,但使用木材非常多,木梁结构坚固,能承受重型坦克通过。 但木质终究是木质, 随便一发炸弹命中,就能摧毁这座大桥。 ··· “鬼子飞机来了?” 在鬼子飞机起飞一小时后。 枝子山大桥。 一份电报,就抵达了驻守枝子山大桥的新一团二营,以及独立团马荣顺排。 总部部署在鬼子机场附近的观察员,第一时间发现了鬼子起飞的轰炸机,并且发出了预警。 虽然不知道鬼子轰炸机的目标,但命令各地加强防空就行。 “准备防空。” 马荣顺当即带着全排进入预设的防空阵地。 随着枝子山大桥的扩大,加固, 大桥负责防空的固定防空阵地也翻倍,由原来的十五挺增加到如今的三十挺,其中机动单管只有五挺,这个无法增加。 但固定的,双管重机枪增加到二十五挺。 也就是说,部署在枝子山大桥,这座不足百米的木质桥梁大桥周围的,有五十五根朝向天空的,十二点七毫米枪管。 ··· 与此同时。 太行根据地至冀南根据地的公路上。 “隐蔽。” “就地隐蔽。” “把隐蔽网拉起来。” 得益于充足的短波电台,各运输队及时收到了警报,纷纷就地寻找掩体隐蔽,或者是拉起迷彩防空隐蔽网,躲避鬼子的飞机轰炸。 ··· “还是得有战斗机啊。” 区区几架鬼子飞机,就让整个根据地全面警戒,所有运输队停摆的情况,让远在杨村的李云龙心里闪过一个想法。 需要空军。 即便在各地部署了大量防空机枪,总数高达三百五十挺,其中双管多达三百挺。 鬼子区区几架飞机起飞向根据地飞来,不仅仅让整个太行,太岳,冀南根据地各地驻军处于警戒状态,还让太行至太岳公路间的六个粮食运输队隐蔽。 如果不是有夜间卡车运输队, 粮食运输效率会被严重影响。 虽然防空机枪阵地,能阻挡鬼子对关键位置的轰炸,但显然,无法阻止对运输队,以及卡车队的轰炸。 随着未来,根据地规模的扩大,对物资需求的增加,总有一天,卡车队需要在白天运输物资。 而军事资料中,写的明明白白,最好的防空就是战斗机。 奈何·· 李云龙再次翻出武器装备和物资资料册,里面武器装备确实不少,先进战斗机一大箩筐,什么最强螺旋桨战斗机,什么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 但目前能兑换的,就只有双翼的运输机运五了。 “他娘的··” 只能看,不能用的感觉,让李大团长心里很不爽,但收起资料,眼珠子一琢磨,顿时有了主意。 “你想干嘛?” 赵刚一看,就感觉李云龙有坏主意了。 “老赵,你说··” “咱们这个运输机,最近任务都差不多都完成了吧?。” “向北评运输银元,从北评和金陵那边运输人才会根据地。” “运送学员前往边区。” “向五台山,陕甘边区运输银元。” “最近是没有任务了。” 赵刚回答。 受限于飞行员的数量,独立团虽然有十二架双翼运输机,但单次起飞最多只能有十架,虽然总部一直在想办法招募飞行员,但考虑到安全和保密,新一批的飞行员还没有通过审核。 至今也只有十个飞行员。 好在十架飞机一次性能运输十五吨,或者最多八十个成人。 目前十架运输机已经完成任务。 包括支付给向美国商人购买军工机械设备的两百万银元。 “你想干嘛?” 赵刚继续问道。 “我寻思。” 李云龙眼珠子一转: “防空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