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_第189章 此事再议(4k)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9章 此事再议(4k) (第2/3页)

    如今就连王保保都败了,元廷一灭,大明这边下一个要收拾的人就会是他。

    夜。

    京城。

    坤宁宫。

    皇后的寝宫,灯火却一直亮着。

    朱元璋和马皇后坐在床前,他们面前则是摆放着一张巨大的大明地图,其中一些地方已经被贴上了纸条。

    而朱元璋手中则是一张张纸条,纸条上写着一个个人名。

    朱、朱、朱棣、朱.

    这一幕似曾相识,当年刚开国朱元璋准备给那批和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封爵时,也是如此。

    后宫不得干政。

    可遇到重大的事情,他还是习惯性和马皇后一起。

    更何况,今天这事,还涉及家事。

    当然事先一定说好,做决定的只能是他朱元璋。

    让马皇后坐在身旁,只是为了自己心安。

    经过两人的深思熟虑,权衡利弊,朱元璋很快就将手中的纸条纷纷贴在了身前的地图上。

    最后只剩下朱棣一张纸条。

    朱元璋站在地图前沉思良久,原本已经把它贴在了蒙古草原上,最后又是将其拿了回来,重新贴在了北平城。

    因为此时朱元璋还未想清楚,漠北这一大块地到时候如何处理。

    “要不要给守谦也封一个,他一直养在宫中也不是办法,也算是对他文正的一些补偿。”马皇后忽然开口道。

    听了马皇后的话,朱元璋沉默了。

    并没有马上回答。

    说朱守谦可能有人不熟悉,可提到他的父亲朱文正,对于熟悉明史的一定会知道。朱元璋的侄子,开国功臣。

    其中最大的功绩,便是在洪都保卫战中坐镇孤城抵御住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的进攻,堪称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要是没有朱文正,如今坐天下的或许就是陈友谅了。

    朱文正后来因战后对朱元璋的封赏不满,欲投靠张士诚,被朱元璋得知,被软禁,最后郁郁而终。

    他的儿子朱守谦则是直接被接到了宫中,由马皇后抚养。

    算起来,是朱元璋的侄孙。

    大明地图上贴的九人全都是皇子,按理来说也只有皇子才能分封亲王。

    如果给朱文正的儿子也封王,就等于是开了一个口子。

    给他封了,到时候杨宪又该如何处理。

    朱元璋犹豫了。

    “此事再议。”

    “睡了。”

    说着便真的上床睡觉去了。

    马皇后不知道朱元璋此刻心中所想,可既然一开始已经说好了,做决定是朱元璋,她便也不再多嘴,起身吹灭了灯火。

    相府。

    自从之前出了税赋造假案之后,那群淮西勋贵们终于是安静了一段时间。

    如今的相府,与往日相比显得有些冷清。

    只有胡惟庸还是和往常一样,几乎每日都前来拜会。

    毕竟胡惟庸和李善长的师徒关系,朝野上下人尽皆知,也无需因此而忌讳些什么。

    “恩相,北边大捷,看来彻底攻破元廷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胡惟庸开口道。

    胡惟庸所讲的,几乎是所有有识之士的共识了。

    李善长微微点了点头。

    “恩相,难道就不着急吗?”胡惟庸见李善长一脸平静的样子,着急问道。“到时候,等到杨宪班师回朝,以他这次的功绩,甚至有可能直接封王。这些日子,已经有大臣之间在传这件事了。”

    “着急?着急有用吗?”

    李善长伸手摸了摸胡须,开口道:“难道你还能飞到漠北草原,直接把他的功绩给占了不成。这是既定事实,不说杨宪了,眼下我们还有一件大事要做。”

    “恩相,不知是什么大事?”胡惟庸疑惑道。

    “皇上心里有桩烦恼,几位皇子都已经长成了,如何安置他们才最有利于大明王朝。”

    “皇上之前提了几次封王,最后却都不了了之,为啥?这次又让四皇子殿下随军出征,你想想又是为了什么?”

    李善长自问自答道:“自汉朝封王引发七国之乱以后,这封王就是大忌。皇上知道,只要提了,就必招文武百官反对。所以这个时候需要有人出来抗骂名,作为中书省左丞相的我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